第三届近卫内阁(日语:第三次近衞内閣だい3じ このえ ないかく*/?)是日本贵族院议员火曜会大政翼赞会总裁近卫文麿就任第39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后,自1941年7月18日至1941年10月18日组成的内阁

Quick Facts 第三届近卫内阁, 建立日期 ...
第三届近卫内阁

日本第39届内阁
Thumb
第3次近卫内阁首相近卫文麿国务大臣等。
建立日期1941年7月18日
解散日期1941年10月18日
组织与人物
内阁总理大臣近卫文麿
成员政党大政翼赞会
历史
选举-
卸任选举-(众议院解散)
备注成员名单(首相官邸)
Close

背景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苏德战争,并在战争初期取得巨大胜利。德军的军事胜利,使日本国内南进舆论占据上风。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目前形势下国策提纲》,决心“不惜与英美一战”[1]。为配合“南进”方针的落实,近卫文麿加强日美谈判。但在谈判过程中,外相松冈洋右一味激化同美国的矛盾,导致美国决定全面中止对日本石油出口,冻结日本在美资产。为使松冈洋右下台,近卫决定内阁全体辞职[2]

1941年7月18日,近卫文麿组成第三届近卫内阁,继续同美国谈判。同时,日本继续加紧进行战争准备。9月3日,日本大本营联络会议通过的《帝国国策遂行纲要》决定,如果到10月上旬外交谈判仍不能取得成果,则立即与美英荷开战[3]。到了10月,日美谈判仍然陷于僵局。陆相东条英机主张停止谈判,立即开战。近卫认为立即同美英开战的条件尚不成熟,胜利的把握不大。东条英机向近卫提出:如果不按御前会议的开战决定执行国策,那么参与这项决定的近卫内阁就应该引咎辞职[4]。由于东条的态度十分强硬,近卫内阁被迫于10月16日宣布内阁总辞职。

阁僚

以下列出第三次近卫内阁阁僚名单[5]

More information 职称, 姓名 ...
职称 姓名 所属 任期 备注
内阁总理大臣 近卫文麿 贵族院
火曜会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外务大臣 丰田贞次郎 预备役海军大将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内务大臣 田边治通 贵族院
无所属俱乐部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大藏大臣 小仓正恒 贵族院
昭和研究会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陆军大臣 东条英机 军人
陆军中将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海军大臣 及川古志郎 军人
海军大将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司法大臣 近卫文麿 贵族院
火曜会
1941年7月18日-1941年7月25日 内阁总理大臣兼任
岩村通世 官僚
司法省
1941年7月25日-1941年10月18日
文部大臣 桥田邦彦 例子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农林大臣 井野硕哉 官僚
农林省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商工大臣 左近司政三 预备役海军中将
贵族院同和会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递信大臣 村田省藏 贵族院
同和大藏省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铁道大臣 村田省藏 贵族院
同和大藏省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递信大臣兼任
拓务大臣 丰田贞次郎 预备役海军大将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外务大臣兼任
厚生大臣 小泉亲彦 预备役陆军军医中将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国务大臣 平沼骐一郎 官僚
司法省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铃木贞一 预备役陆军中将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柳川平助 预备役陆军中将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企划院总裁 铃木贞一 预备役陆军中将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内阁书记官长 富田健治 官僚
内务省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法制局长官 村濑直养 贵族院
昭和研究会
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
Close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