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塔寺
越南北宁省佛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南北宁省佛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1°03′39″N 106°01′20″E 宁福寺(越南语:Ninh Phúc tự),俗称笔塔寺(Chùa Bút Tháp),越南的佛教寺庙,位于北宁省顺成市社亭祖社[1],始建于13世纪。
2021年,越南政府将之列入国家级特殊遗迹名录[2]。寺内供奉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像,是越南佛教造像艺术的代表之作。
宁福寺是该寺庙的正式名称,其别名少林寺来自寺内《敕建宁福禅寺碑记》碑文“宁福古刹,少林别名”。因所在村庄曾名为亚侣、雁塔,故当地居民亦称其为亚侣寺、雁塔寺。1876年,阮朝嗣德帝出巡京北,期间在寺庙停留,看到庙内宝塔形似毛笔,于是给寺庙赐名笔塔寺(Bút Tháp),该名称从此为越南人所熟知[3]:11。
笔塔寺的始建年代各有说法。《河北地志》(Địa chí Hà Bắc)记载,宁福寺建于陈圣宗统治时期(1258—1278)[4][5],玄光禅师任该寺住持期间,曾主持兴修七层高塔[6]。1642年,临济宗高僧拙公和尚受邀任住持。两年后,拙公和尚在此圆寂[7]。后黎朝郑氏玉竹皇后在寺内修行时,请求郑主郑梉翻修该寺,后于1660年完工[8],以“内工外国”格局规划,现今笔塔寺的格局即形成于17世纪[9],之后又历经五次重修,最近的一次是1992年[1]。
寺院呈“内工外国”(Nội Công Ngoại Quốc)格局,前堂、走廊、后祖组成“国”字型,前堂到正殿组成“工”字,从正殿经过石桥到九品莲花殿,又组成“工”字[1][3]:12。17世纪时的格局保存完好,是越南保存较完整的古刹。寺院整体朝南,有大雄宝殿、九品莲花殿等建筑。而寺内的木雕多由慈山市浮溪坊的木匠刻成[10]。
寺院东侧建有五边形五层石塔,高13米,名为报严塔(Tháp Bảo Nghiêm),由皇后郑氏玉⿰木竹主持筑于福泰五年(1647年)[9]:56,外形竖直,如一支大笔,因而俗称笔塔(Bút Tháp)。塔基有13处石雕,大部分是龙、虎等动物图案[8]。
寺北建有五层石塔尊德塔(Tháp Tôn Đức),高11米,筑于1660年,该塔也是拙公、明行两名僧人的墓塔[9]:57。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尊德塔严重受损[8]。2009年,一棵古树向尊德塔方向生长,一度威胁塔身的安全,后来,北宁省文化、体育和旅游厅发布167/CV-SVHTTDL号文件,出资430亿盾修复该塔[11]。
寺内存有千手千眼观音像[12]、苦行僧像[9]:56、三世佛像、九品莲花台、香案等17世纪文物,皆是越南国宝[1][13]。观音像漆以红色和金色,净高3.7米,背光圆轮宽2.1米,呈十一面四十二臂,在莲花宝座上结跏趺坐,身披天衣,系璎珞带,头戴天冠。比例流畅匀称,是越南佛教造像艺术的代表作[14][15]。木质六角形九层莲台位于九品莲花殿内,寓意佛祖的九世修行[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