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头衔:立陶宛国王(立陶宛语:Lietuvos karalius)。
头衔:大公(立陶宛语:didysis kunigaikštis;白俄罗斯语:vialiki kniaź;乌克兰语:Velykyy hertsoh;波兰语:wielki książę)
波兰立陶宛联邦在1569年成立,获选的波兰国王也会兼任立陶宛大公。
头衔: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立陶宛语:Lenkijos karalius ir Lietuvos didysis kunigaikštis;白俄罗斯语:karol Polščy, vialiki kniaź litoŭski;波兰语:Król Polski, wielki książę litewski)。
名字 | 图像 | 在位 | 生卒 | 王朝 | 注释 |
---|---|---|---|---|---|
亨里克五世 | ![]() |
1573–1575 | 1551年9月19日 – 1589年8月2日 (37岁) | 瓦卢瓦 | 第一位当选国王,后因引起当地贵族不满而逊位,回到法国,后成为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 |
安娜 | ![]() |
1575–1586 | 1523年10月18日 – 1596年9月9日 (72岁) | 雅盖洛 | 齐格蒙特二世之妹,亚盖隆王朝末代国王。后与斯特凡结婚和共治,丈夫去世后退隐修道院。 |
斯特凡 | ![]() |
1576–1586 | 1533年9月27日 – 1586年12月12日 (53岁) | 巴托里 | 与安娜国王结婚而登上王位。 |
齐格蒙特三世 |
![]() |
1588–1632 | 1556年6月20日 – 1632年4月30日 | (65岁)瓦萨 | 齐格蒙特一世之外孙,共主邦联的支持者,1592年—1599年的瑞典国王,后来与叔叔卡尔九世争位失败,被瑞典议会废黜后返回波兰。 |
瓦迪斯瓦夫四世 | ![]() |
1632–1648 | 1595年6月9日 – 1648年5月20日 | (52岁)齐格蒙特三世之子,在位期间为波兰黄金时期,并在斯摩棱斯克战争中击败俄罗斯沙皇国 | |
扬·卡齐米日 | ![]() |
1648–1668 | 1609年3月22日 – 1672年12月16日 (63岁) | 退位为僧侣,瓦萨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后被追加王号扬二世。 | |
米哈乌 | ![]() |
1669–1673 | 1640年5月31日 – 1673年11月10日 (33岁) | 维希尼奥维茨基 | |
扬三世 | ![]() |
1674–1696 | 1629年8月17日 – 1696年6月17日 (66岁) | 索别斯基 | 在位期间为波兰中兴时期,在维也纳战争击败鄂图曼帝国。 |
奥古斯特二世 | ![]() |
1697–1706 | 1670年5月12日 – 1733年2月1日 (62岁) | 韦廷 | 同时为萨克森选王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都一世。波瑞战争失败后被迫退位,后来重登王位。 |
斯坦尼斯瓦夫 | ![]() |
1706–1709 | 1677年10月20日 – 1766年2月23日 (88岁) | 莱什琴斯基 | 大北方战争。 |
奥古斯特二世 | ![]() |
1709–1733 | 1670年5月12日 – 1733年2月1日 (62岁) | 韦廷 | 第二次担任。 |
斯坦尼斯瓦夫 | ![]() |
1733–1736 | 1677年10月20日 – 1766年2月23日 (88岁) | 莱什琴斯基 |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退位后担任洛林公爵。 |
奥古斯特三世 | ![]() |
1733–1763 | 1696年10月17日 – 1763年10月5日 | (66岁)韦廷 | 奥古斯特二世之子。奥古斯特三世与上任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争位导致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削弱了波兰国力,为日后瓜分波兰种下祸根。 |
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 | ![]() |
1764–1795 | 1732年1月17日 – 1798年2月12日 (66岁) | 波尼亚托夫斯基 | 在位期间,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合并;波兰被瓜分后退位;流亡俄罗斯并死于当地。 |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在德国支持下宣布独立,7月11日第二代乌拉赫公爵威廉·卡尔收到立陶宛议会邀其就任立陶宛国王的请求,自称“明道加斯二世”,11月2日立陶宛议会撤销这一邀请,宣布成立共和国。
头衔: 立陶宛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立陶宛语:Lietuvos komunistų partijos Centro komiteto pirmasis sekretorius; 俄语:Первый секретарь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Комитета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Литвы).
任期 | 第一书记 | 备注 |
---|---|---|
1940年7月21日-1941年6月24日 1944年7月13日-1974年1月22日 |
安塔纳斯·斯涅奇库斯 Antanas Sniečkus |
|
1974年2月18日-1987年11月14日 | 皮亚特拉斯·格里什基亚维丘斯 Petras Griškevičius |
|
1987年12月1日-1988年10月19日 | 林高达斯-布罗尼斯洛瓦斯·松盖拉 Ringaudas Bronislovas Songaila |
首位领导人被衹夺权力 |
1988年10月19日-1989年12月 | 阿尔吉尔达斯·布拉藻斯卡斯 Algirdas Mykolas Brazauskas |
宣布独立后失去权力 |
从1940年8月25日至1990年3月11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集体担任国家元首。
任期 |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 备注 |
---|---|---|
1940年8月25日-1967年4月14日 | 尤斯塔斯·帕列茨基斯 Justas Paleckis |
1941–1944年流亡俄罗斯 |
1967年4月14日-1975年12月24日 | 莫捷尤斯·舒毛斯卡斯 Motejus Sumauskas |
|
1975年12月24日-1985年11月18日 | 安塔纳斯·巴尔考斯卡斯 Antanas Barkauskas |
|
1985年11月18日-1987年12月7日 | 林高达斯-布罗尼斯洛瓦斯·松盖拉 Ringaudas Bronislavas Songaila |
|
1987年12月7日-1990年1月15日 | 维陶塔斯·阿斯特劳斯卡斯 Vytautas Astrauskas |
|
1990年1月15日-1990年3月11日 | 阿尔吉尔达斯·布拉藻斯卡斯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