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选侯国(德语:Erzstift und Kurfürstentum Köln),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存在于10世纪到19世纪初的采邑主教领国,由科隆总主教统治。在13世纪科隆总主教被封为选帝侯前被称为科隆采邑总主教区,是最早的七个选侯国之一,她包含有天主教科隆教区以及其他教会领地。1288年时因为和试图使科隆成为自由城市的市民团体冲突,因此科隆总主教将首都从科隆搬到波恩。1794年被法国军队入侵,最后在1803年世俗化。直到1824年才重新成立天主教科隆总教区

Quick Facts 科隆选侯国Erzstift und Kurfürstentum KölnKurerzstift Köln, 地位 ...
科隆选侯国
Erzstift und Kurfürstentum Köln
Kurerzstift Köln
953年—1803年
Thumb
国旗
Thumb
国徽
Thumb
1560年的下莱茵地图,标识红者为科隆选侯国领土
地位神圣罗马帝国诸侯国
选侯国
首都科隆 (953–1288)
波恩 (1597–1794)
政府采邑主教
选侯国
历史时期中世纪
• 成立主教区
古罗马时代
• 升为采邑总主教区
首任采邑总主教为布鲁诺一世
953年
• 得到义大利大书记官头衔
1031年
• 科隆成为自由城市,迁都波恩
1288年
• 加入选侯莱茵区
1512年
• 世俗化
1803年
前身
洛林公国
Close

历史

科隆在罗马帝国时期称作“克劳蒂亚·阿格里皮娜的殖民地”(Colonia Claudia Ara Agrippinensium),名称源自于小阿格里皮娜。自罗马时代就成立了教区,953年成为总教区,首任科隆总主教布鲁诺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奥图一世的弟弟;同时科隆总主教也获得了世俗领土的治理权,成为一方采邑总主教,此为科隆采邑总主教区之伊始。其涵盖了总主教区的世俗领土,包含位于莱茵河西岸的一整个狭长地区,其西滨临于利希公国;在莱茵河的另一侧则有威斯特法伦公国贝格马克等领地。

1031年,科隆总主教获得“义大利大书记官”(Archchancellor)的头衔。1356年的金印敕书确立选帝侯制度,共有四个世俗国家王公,和三个天主教教区的王公主教担任此职,其中包含了科隆总主教。尔后科隆总主教区就被称为科隆选侯国(Erzstift und Kurfürstentum Köln)。 [1]

1288年瓦林根之战英语Battle of Worringen科隆后独立为自由城市,因此科隆总主教被迫迁出科隆,改以波恩为选侯国的首府。 [2]自此科隆总主教只有科隆总教区的教会地位,而不再是科隆的政治领袖。不过选侯国依然保有科隆以外的领地。

在16世纪时,有两任的科隆总主教改信了新教,一个是赫尔曼·冯·威德,他选择辞退总主教职位;另一个则是格布哈特·特鲁赫泽斯·冯·瓦尔德堡,然而格布哈特于1582改信克尔文派新教后,并不打算放弃科隆的领土,反而试图将科隆选侯国改为世俗国家,如果依照教随君定原则,科隆将会成为新教领土。为了夺回科隆,教廷雇用了西班牙义大利佣兵,还有巴伐利亚也派出军队,以对抗支持新教的荷兰,导致了科隆战争

1583年12月11月,天主教方面获胜,科隆战争结束,格布哈特退位并隐移居到斯特拉斯堡。这是一次成功的反宗教改革。最后由出自巴伐利亚家族的恩斯特·冯·拜恩继任了科隆总主教之位。从此之后到18世纪中叶,科隆总主教一席经常由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巴伐利亚系成员担任。由于这段期间的科隆总主教也通常身兼明斯特列日的王公主教,因此科隆总主教成为了德意志西北的重要领袖之一。

1795年,科隆选侯国在莱茵河左岸的领土被拿破仑占领,并于1801年被正式割予法国。随著1803年的《帝国代表重要决议德语Reichsdeputationshauptschluss》而世俗化,采邑总主教区解散,西发里亚公国被分给黑森-达姆施塔特伯国。1824年,科隆再度成立总教区,只是总主教不再是王公主教,没有政治权力,而是单纯的宗教领袖。现今主教座堂为知名的科隆大教堂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