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美国人
美國大众科学雜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科学美国人》(英语:Scientific American,缩写:SciAm)是一本美国的科普杂志。 自1845年创刊以来,许多具声誉的科学家都曾投稿发表于该刊物,譬如狄拉克。该刊物亦是美国境内最古老的连续出版月刊杂志。
《科学美国人》在2005年12月时每个月约有555,000份美国国内发行量,以及90,000份的国际发行量。虽然被认为是高水准的期刊,但这本杂志并不采用类似《自然》杂志同行评审的方式审查稿件,而是提供一个论坛来呈现科学理论和科学新发现,并以更大的读者群为其目标。
历史
1845年,鲁弗斯·波特创办了《科学美国人》。当时形式为单页报纸。[1]报纸第一期在1845年8月28日发行。[2]
《科学美国人》早期主要是在报导在美国专利局所登记的项目,比如永动机、亚伯拉罕·林肯发明的1860年船只浮标装置、或是今日常见的万向接头。直到现在,杂志仍会在以“历史上的今日”(this date in history)的小专题,报导大约50年前、100年前、还有150年前的发明。专题收录包括幽默事件、错误理论、科学技术史上值得注意的进步等。1845年8月以,报纸改以周刊形式出版。1921年11月改为月刊。[3]
波特后来在1846年将这份报纸卖给艾尔弗瑞德·依莱·比奇及奥森·德赛·蒙恩。1986年卖给德国的霍兹布林克集团。唐纳德·米勒于1998年12月过世,而杰拉德·皮尔与丹尼斯·弗拉纳根分别于2004年9月及2005年1月过世。约翰·雷尼是目前的编辑。


中文版
中文版的文章大多数都是翻译自英文版的文章。
在中国大陆,《科学美国人》在1979年起译为简体中文版,刊名为《科学》,但由于发行量等原因,至2005年底停办。《电脑报》杂志社后获得了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社新的授权,在2006年1月,与《科学美国人》版权合作的简体中文月刊《环球科学》创刊。现在,《环球科学》于每月5日出版。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于2002年出版繁体中文版,刊名为《科学人》,内容除了翻译Scientific American原文外也加入了“华人观点”、台湾科学家专栏、台湾在地生物纪实—生物手记、科学家特写—聊聊科学人等在地专栏,发行于台湾、香港。发行人为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总编辑为李家维、杂志学术顾问召集人李远哲、杂志荣誉社长曾志朗。自2002年出版至今,科学人杂志共获得12座杂志类金鼎奖,包含以下:
- 新杂志奖:2003年(第27届)
- 科学技术类:2004年(第28届)、2005年(第29届)、2006年(第30届)、2007年(第31届)、2008年(第32届)、2009年(第33届)
- 科普类:2010年(第34届)、2011年(第35届)、2012年(第36届)
- 学习类:2016年(第40届)、2024年(第48届)
2020年9月,《科学人》向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提出广告合作邀约,在脸书发布争议文章,内容提到“莱克多巴胺可以增加收益又环保”、“台湾猪多吃厨馀会让油花更丰富”等引起社会挞伐,随后将争议文章撤下[5][6]。《科学人》表示未来将更谨慎,提供给社会大众基于科学事实的资讯,不再接受类似的政令广告,也虚心接受各界的监督。
2022年7月28日,王荣文表示将于年底停刊转型数位出板,配合生生有平板政策[7]。但10月时,科学人获大江生医、贝壳放大群众顾问公司出资3600万元成立“台湾科学人股份有限公司”,让纸本杂志持续发行[8],该公司于2023年1月正式运作。新任总编辑为孙维新,并新增内容长(Chief Content Officer)一职,由陆子钧担任。[9]
2023年2月,“台湾科学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行《科学人》杂志第252期(2023年2月号)。3月,于集资平台挖贝推出“探索永不停止《科学人》重启集资计画”。8月,《科学人》杂志内容改版,公布并启用新版企业识别。10月,新版《科学人》官方网站上线。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