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苷(INN:idoxuridine)是一种主要用于角膜炎的抗疱疹病毒科抗病毒药物。碘苷与脱氧尿苷的结构非常类似,可以在病毒DNA复制的过程中被使用,碘苷当中的碘原子妨碍了碱基对的生成,从而干扰病毒的DNA复制。由于碘苷带有心脏毒性,它仅可外用于眼睛感染。它由药理学家威廉·普鲁索夫在1950年代后期合成。[1]最初希望成为一种抗肿瘤药,碘苷在1962年成为了第一个被发现的抗病毒药物。[2]
临床资料 | |
---|---|
其他名称 | Iododeoxyuridine; IUdR |
AHFS/Drugs.com | Micromedex详细消费者药物信息 |
MedlinePlus | a601062 |
怀孕分级 |
|
给药途径 | 外用 |
ATC码 | |
法律规范状态 | |
法律规范 |
|
识别信息 | |
| |
CAS号 | 54-42-2 |
PubChem CID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KEGG | |
ChEMBL | |
NIAID ChemDB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00.189 |
化学信息 | |
化学式 | C9H11IN2O5 |
摩尔质量 | 354.099 g/mol |
3D模型(JSmol) | |
| |
|
医疗用途
碘苷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所引起的角膜炎。[3]碘苷对上皮组织病变最为有效,特别是初起的树枝状溃疡;但对于牵涉基质组织的感染却不太有效。[4]碘苷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和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是无效的。[3]
副作用
配方和剂量
碘苷可配制成0.5%眼用药膏或0.1%滴眼液。碘苷药膏的一般用量为日间每4小时一次和在临睡前一次。而碘苷滴眼液的一般用量为日间每小时滴结膜囊一次,夜间每2小时一次,直到病情有明显改善;然后日间每2小时滴一次,夜间每4小时一次。以荧光素染色法确认痊愈后,治疗须再持续3到4天。[3]
合成路径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