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百夷,是元明清时期历史文献中常见的名称,现代大多将之视为对傣族先民的专称。但在不同时期,“百夷”一名也有不同的含义。在元朝时期,“百夷”用作地名以及今云南省西南部各少数民族的总称;明清两代,“百夷”多为滇西南各民族总称、地区名称,或专指傣族先民[1]。
“百夷”一名,最早见于元朝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八十一卷,此处的“百夷”是指代滇西南大片地区的地名:[2]
“ | 廉右丞、张参政会王相第,呼金齿蛮使人,问其来庭之意及国俗、地理等事。言语侏离,重译而后通。国名百夷,盖群蛮之总称也。其地在大理西南数千里外,而隶六诏焉。 | ” |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第八十一》 |
元朝时期,“百夷”常与“金齿”连用,称“金齿百夷”,有时指地名建制,有时为当地人总称[3]。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遣钱古训、李思聪出使麓川,作有《百夷传》,此处的“百夷”用作国名:[1]
“ | 百夷,在云南西南数千里,其地方万里。景东在其东,西天古刺在其西,八百媳妇在其南,吐番在其北;东南则车里,西南则缅国,东北则哀牢(今之金齿卫也),西北则西番、回纥。 | ” |
——《百夷传》 |
在《百夷传》中,“百夷”一名同时又指代麓川地区的所有民族[1],而“大百夷”和“小百夷”,分别指德宏傣族和西双版纳傣族[4]:114。
“ | 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剌、哈剌、缅人、结些、吟杜、弩人、蒲蛮、阿昌等名,故曰百夷。 | ” |
——《百夷传》 |
后来的典籍,在《四夷馆考》、《蛮司合志》等书中,“百夷”一词被扩大到指代滇西、甚至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1]。
唐朝《新唐书》中记载有“白衣”,是对傣族先民的称呼,元朝李京《云南志略》改作“白夷”,《元史》也大多以“白夷”作为今傣族的名称。明朝中叶之后,受《百夷传》的影响,“白夷”逐渐与“百夷”混为一词,《景泰云南图经志书》以“百夷”指代傣族,《明史》、《正德云南志》等文献则混用“百夷”和“白夷”指代傣族[1]。明朝李元阳认为傣族“所居多在卑湿生棘之地”,于是“造字从棘从人”,认为“僰夷”才是正字,在《万历云南通志》中将“百夷”改为“僰夷”[3]。到清代和民国时期,又改称“摆夷”[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