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斑鹭(台湾作白颈黑鹭)(学名:Egretta picata)[3]是一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的沿海和次沿海地区以及华莱士区和新几内亚部分地区的鸟类。
分类

这个物种最初由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于1845年描述。最近的分类学家将这个物种归入白鹭属(Egretta)属。本种没有被承认的亚种。[4]


描述
这是一种小型鹭,长43-55公分,拥有深板岩色的翅膀、身体和冠状头部,喉咙和颈部为白色。外观类似于白颈鹭。[3] 雄性(247-280公克)比雌性(225-242公克)重,但外观相似。[5]
分布与栖地
行为
白颈黑鹭的叫声在飞行中为响亮的“awk”或“ohrk”。[3] 在巢附近会发出柔和的咕咕声。[5] 其他声音信息不多。[5]
繁殖期从二月至五月。[3] 它在水面上的树上筑巢,包括红树林,通常与其他鹭类一起群居。巢由树枝搭构成浅平台,产1-2枚蓝绿色的蛋。[3]
其食物包括昆虫、青蛙、螃蟹、鱼和其他小型水生动物。昆虫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5] 它可以单独或成群觅食,群体可多达一千只个体。[5]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