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疲劳极限(Fatigue limit)、持久极限(endurance limit)及疲劳强度(Fatigue strength),都是和材料的周期应力及疲劳有关的材料性质[1]。
一材料试片在不同大小的周期应力下,使材料破坏需要的周期数也随之不同。应力大小和周期数的关系可以用S-N图表示。一般而言,周期应力越小,需材料破坏需要的周期数越多。但铁合金和钛合金有一特性,当周期应力大小低于一特定数值,材料可以承受无限次的周期应力,不会造成疲劳[2],此数值对应S-N图右侧的水平线。
其他的结构金属(如铝和铜)没有类似的限制值,即使是很小的周期应力,只要周期持续增加,最后材料就会疲劳破坏。这类的材料一般会用一特定数字(通常为107)为其疲劳寿命周期数Nf。
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STM)定义了以下的材料性质:
持久极限可定义为在经过许多周期的周期应力后,材料不会产生疲劳破坏的周期应力[1]。ASTM未定义持久极限,但认为持久极限的数值会类似疲劳极限[3]
有些研究者使用持久极限Se来表示即使经过无限次的周期应力后,仍不会使材料产生疲劳破坏的周期应力。而疲劳强度或是疲劳极限Sf则是在经过特定次数(例如5亿次)的负载周期后,材料产生疲劳破坏的周期应力[1][4][5],钢铁材料的性质用持久极限来表示,而其他材料(例如铝)的性质则用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来表示。
不过也有一些研究者将持久极限和疲劳极限视为是相同的性质,也不会针对上述二种材料配合不同的材料性质来描述[6][7][8]。
钢铁的持久极限一般会是其极限抗拉强度的一半,最大可到100 ksi(690 MPa)。铁、铝、铜合金的持久极限及同一般会是其极限抗拉强度的0.4倍,铁最大的持久极限为24 ksi(165 MPa)、铝及铜则分别为19 ksi (131 MPa)及14 ksi(96.5 MPa)[2]。上述的数值是针对没有洞的试片,若是有洞的试片,其持久极限会再明显降低。
持久极限的概念是在1870年由德国工程师奥古斯都·沃勒提出[9]。然而,最近有研究表明,持久极限实际上并不存在,任何很小的周期应力,只要周期持续增加,最后材料就会疲劳破坏。[10][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