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瓦尔特·赫尔曼·能斯特(Walther Hermann Nernst,1864年6月25日—1941年11月18日),德国化学家,他提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这条定律对化学亲和力的计算尤其重要,他因此荣获1920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1921年颁发)。能斯特促进了现代物理化学的确立,对电化学、热力学、固态化学及光化学有所贡献,并提出了能斯特方程。
能斯特生于西普鲁士的贝利森(今波兰境内的翁布热伊诺)。他在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及卡尔·弗朗岑斯大学学习数学与物理学,去莱比锡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在哥廷根成立了物理化学与电化学研究所。1897年,能斯特发明了能斯特灯(Nernst lamp),一种使用白炽陶瓷棒的电灯,是碳丝灯的替代品和白炽灯的前身。能斯特在渗透压及电化学也有获得一些研究成果。1905年,他确立了一种新理论,他称之为“新热定理”,这就是后来的热力学第三定律,这条定律可以描述物质接近绝对零度时的表现。
能斯特在1914年作为志愿者加入德国陆军担任司机。在前线,他发现战壕导致战事僵持,于是向德军总参谋部负责与科学家联络的军官马克斯·鲍尔提议使用催泪弹奇袭,从而清空敌方战壕。在观察了野外测试后,弗里茨·哈伯提出使用重于空气的氯气。德军司令埃里希·冯·法金汉同意了这一提议,最后该武器被投入到第二次伊普尔战役,造成5000名法国和比利时士兵的死亡,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化学武器。
他荣获1920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1921年颁发),这是对他的热化学研究成果的肯定。他于1924年出任柏林物理化学研究所主任,并担任此职位至1933年退休,接着开始研究电声学和天体物理学。
能斯特于1930年与贝希斯坦钢琴公司及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叫“新贝希斯坦之翼”("Neo-Bechstein-Flügel")的电子琴,当中用无线电放大器取代了发声板。该电子琴使用了电磁感应器以产生电子调解及放大的声音,跟电吉他是一样的。
能斯特于1941年在哥廷根逝世,被葬于马克斯·普朗克墓附近。
他发明的能斯特灯,又称能斯特发光体,是一种带一条稀土金属氧化物灯丝的固体辐射器,对红外线光谱学十分重要。持续的欧姆加热使得灯丝在导电时发光。发光体于2至14微米波长下操作效果最理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