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华 (英语:Wang Chiu-hwa,1925年8月8日—2021年6月14日),192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2021年逝世于台北市。台湾战后第一代女性建筑师,是首位以建筑师身分获得国家文艺奖的女性[1],也是台湾女建筑家学会(WAT)名誉发起人之一。她的建筑设计理念强调“美学与工艺必须建立在环境与人性关怀的基础”,在探究建筑的价值过程增加了“公共”的观念。她为台湾设计了多个图书馆,享有“台湾图书馆之母”的美誉[2]。
生平
1925年8月8日[1]生于北京,幼时因父亲工作及中国抗日战争,辗转于武汉、南京及重庆。王秋华父亲王世杰在教育与政治界担任要职,如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长及国家外交部长、总统府秘书长、中研院院长等。而母亲萧德华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之父”萧友梅的妹妹,毕业于北平高等师范,学习美术。王秋华从小受家庭重视人文思想与教育的影响极深。王秋华四岁半进武汉大学附小就读,之后再因父亲工作转读南京鼓楼小学。中学时就读先就读重庆中央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再转回重庆沙坪坝的南开中学[1]。中学时虽主修理科,但对美术音乐与文学的喜好也很深。1942年她以第一名成绩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学系(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3]学习,师从李惠伯教授等人[4]。
1946年大学毕业赴美进修,先后就读华盛顿大学建筑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及都市设计研究所,师从古德曼(Percival Goodman)并在其事务所打工,1949年硕士学位毕业[5],1956年任纽约哥伦比亚研究所客座教师,协助古德曼指导学生。
1950 - 1979 年间于古德曼事务所工作,于1960年通过美国建筑师考试,并成为事务所合伙人,1969年晋升为主持人,事务所更名为“普西沃.古德曼与王秋华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古德曼的建筑理念对王秋华有著深远的影响,令她深信建筑师的工作须承担社会责任[6]。1972年,受到父亲引荐委托,她设计了中研院美国研究中心(今欧美研究所)[7],并来到台湾现场监造。在美国三十年的工作,为王秋华的建筑生涯累积丰富的视野与经验。
1979年王秋华返台定居[6],受其堂表妹萧梅教授推荐[4],开始任教于国立台北工专(今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及私立淡江大学建筑系,同时在国立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正大学、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担当建筑顾问[8]。1983年,她与建筑师潘冀共同设计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后,便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从此一直与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共同设计多个项目[9]。2003年,王秋华获颁发中华民国杰出建筑师奖。2020年,她获得第21届国家文艺奖,成为首名获得建筑类奖项的女建筑师[5]。2021年6月14日逝世于台北市仁爱医院。[10]
建筑作品
王秋华的建筑设计反映现代主义风格,同时著重环境整体性及比例。其中,图书馆建筑是她最钟爱且擅长的设计类型,为台湾的图书馆带来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展现,王秋华也因此被称为“台湾图书馆之母”。
王秋华曾阐述其设计理念重点在于,“必须先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同时思考使用者与周遭环境的关系,再定出设计的目标。当业主就是使用者时,这是不难做到的,但有时业主并非使用者,例如学校、医院、建设公司等等,这些业主的重点考虑常常是管理与维修的便利,或投资利润的回收,建筑师除满足业主以外,尚须深入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及设计成果可能形成对环境的冲击,必要时须有热忱与能力说服业主,修正设计计画。设计范畴包括了室外与室内,自人车动线、花木景观至通风采光、装修家具,都是构成环境的要件。建筑师须要仰赖结构、机电、景观、交通等各行专业的协助,也须虚心地向社会科学界学习,但我们有统筹各行业的重任。”[8] ,从中可以看见王秋华对于建筑之社会性的重视以及整合各专业的能力及责任。
王秋华的生涯中,设计了多个大型并屡获殊荣的项目。其历年重要作品如下当中包括:
1973: 中央研究院美国文化研究所 (今欧美研究所图书馆)
此时期王秋华担任纽约古德曼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共同参与或提出设计。古德曼为犹太人,因此参与了不少犹太教堂设计。
1954: Temple Beth E1, Gary, Ind.
1959: 纽约第五大道犹太教堂 (Fifth Avenue Synagogue, New York, N.Y.)
1973: 中研院美国研究中心(今欧美研究所图书馆)
初步设计在美国完成,并由王秋华亲自来台三个月现场建造,是她在台湾的第一个建筑作品。1977年曾以纽约开业女性建筑师身分受邀参展 “Women in American Architecture: A Historic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展出此作品。
1977: 纽约贝赛德皇后社区学院 (Queensborough Community College, Bayside, Queens, N.Y.)
1984: 雪舍 (王秋华自宅)
王秋华在父亲去世后,于旧有二层自宅原址拆除后兴建新大楼,命名“雪舍”纪念父亲。她与母亲住在连天台花园的七楼顶楼,公寓的其他楼层则供其他家人居住或出售。
1985: 中原大学张静愚图书馆
1983至1985期间,王秋华设计了中原大学张静愚图书馆,充分体现了她对空间感的敏锐度。图书馆藏书量达400,000册,并拥有一个含150席的会议厅,及一个含750席的自修室。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图书馆外设有下沈的花园及有多个出入口的广场。图书馆另一特色为其双高设计,以提供自然通风及采光,达到节能的目标,同时创造流畅活泼之视野[11]。中原大学图书馆为王秋华回流后的首个大型项目,她亦因此夺得内政部建筑节约能源优良设计奖(1997)及台湾省政府优良建筑设计奖(1998)[12]
1989: 中原大学体育馆[15]
1991–97: 台中荣总医护单身宿舍[17]
1993: 国立中正大学图书馆及资讯中心[18]
1997: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县立图书馆 (雪艇图书馆)
王秋华与姐姐王雪华,根据其父王世杰的遗愿,捐资兴建的一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并以其父的字号命名。
1998: 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纪念图书馆[19]
1997–2004: 中原大学全人教育村[20]
2000–2005: 中国文化大学体育馆[21]
-
中研院美国研究中心
-
中研院美国研究中心
-
中研院美国研究中心
-
私立中原大学张静愚图书馆
-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总图书馆
-
国立中正大学图书馆
翻译文学作品
除了在建筑领域上的贡献,王秋华晚年也翻译了两本著作:
获奖荣誉
教学经历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研究所客座教师 (VISITING CRITIC, Columbia University) 1956 ~ 1957
- 东海大学建筑系客座教师 1965
- 国立台北工专专任教授(现台北科技大学) 1976 ~ 1984
- 国立台北工专兼任教授(现台北科技大学) 1985 ~ 1988
- 私立淡江大学建筑系兼任教授 1980 ~ 1996
- 私立淡江大学建筑研究所兼任教授 1981 ~ 1996
参考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