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190年—261年6月9日),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三国时曹魏重要将领,曾长期镇守与东吴接壤的州郡,且平定毌丘俭之乱和诸葛诞之乱。
生平
王基生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年少时父亲王豹就已死去,与叔父王翁同住,王翁对王基十分好,而王基亦十分孝顺。十七岁时郡府征召王基任官吏,但王基觉得不是自己的兴趣,于是辞任官职,到琅邪游学,被王修赏识[1]。
曹魏黄初年间,察孝廉,任郎中。当时青州刺史王凌征求王基为别驾,王基在任内协助王凌管理青州,治绩不俗,因此后来王基被朝廷征召为秘书郎,王凌都请求王基回到自己手下;而司徒王朗辟命王基时,王凌又不放王基到朝廷上任。及后升任中书侍郎,正始二年(241年),与陶丘一、孟观、孙邕三人共荐管宁[2]。
后任安平太守。大将军曹爽请他任从事中郎,出任安丰太守,因为安丰郡与东吴接壤,王基处事清白严明,甚得人心,而且高调设下防备,令东吴不敢进攻安丰。后因功加讨寇将军。247年,东吴聚兵于建业,声言要攻扬州,但王基认为这只不过是孙权虚张声势,想安定吴国内部。东吴最终都没有攻魏。
249年,被征命为河南尹,但未上任就遇上高平陵之变,曹爽被司马懿起兵诛杀,王基因为曾经任曹爽官属而被罢免。但不久又被任为尚书,出任荆州刺史,加扬烈将军,于251年末随征南将军王昶攻打东吴。王基攻击驻夷陵的步协,步协闭门自守,王基作势要攻城,但暗里分兵攻取雄父,夺去三十多万斛米粮,又虏东吴安北将军谭正,纳降数千人。王基将降民迁移,并设下夷陵县;王基因而获赐爵关内侯。后来又上表,将荆州治所迁到江夏,向夏口施压,令到东吴不敢轻言渡江伐魏。而王基在荆州亦崇明制度,整治军事和农耕,又建学校,南方人民都称赞他。后来朝廷预备要攻伐东吴,询问王基如何进攻,王基却认为时机未到,现在出兵不会有甚么成果,建议先好好备战。朝廷于是就决议不攻东吴。
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任大将军掌政,王基上书劝戒司马师,又推荐许允、傅嘏、袁侃和崔赞等人辅助司马师。司马师听从。正元元年(254年),曹芳被废,曹髦继位,王基封为常乐亭侯。次年,毌丘俭和文钦在寿春叛变,司马师亲征,以王基为行监军、假节,统许昌军,与司马师一同进攻。当时司马师令各人固守而不与毌丘俭等人作战,王基认为纯粹固守不足以平定叛军,应先进驻南顿,因其城坚固而有足够储粮,可稳定当地民心。但司马师想等所有军队聚集才进攻,王基于是自行进攻与毌丘俭争夺南顿,最终先毌丘俭一步进驻南顿。后来文钦中了邓艾诱敌之计,兵败逃走,毌丘俭惧怕逃走,王基进攻,最终平定叛乱。战后因功升任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进封安乐乡侯。
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在寿春叛变,王基以本官行镇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领兵讨伐。当时因为诸葛诞兵强,下令王基固守。后来吴将朱异领兵支援诸葛诞,王基受诏要迁到北山防守,但王基则认为这样会令人心不安,有损形势,上书劝阻,司马昭听从。后来诸军兵围寿春,城中粮尽,诸葛诞军昼夜突围,王基领兵迎击,大破对方。最终协助平定叛乱。司马昭在平乱后打算乘势轻兵进攻东吴,招引刚投降的吴将唐咨在东吴的家属,试图一举令东吴覆亡。但王基则认为魏军粮草不继,叛乱的影响还未消除,而且胜利后人人都轻敌,容易失败。当时已获得空前胜果,不应再进图。司马昭听从。战后任命王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进封东武侯。甘露四年(259年),转任征南将军,镇新野[3]都督荆州诸军事。曹奂继位后增邑,又先后赐二个儿子亭侯和关内侯。
景元二年(261年),襄阳太守胡烈报告吴将邓由等想投降曹魏,司马昭下令分派王基手下诸军,令胡烈领万人接应邓由。王基认为邓由可能是诈降,只是想引诱兵众。于是立刻赶去劝止司马昭,并陈说可疑之处。司马昭于是不派兵接应,后来邓由始终都没有归降。同年四月廿四日,王基逝世,年72岁[4]。追赠司空,谥景侯。
性格特征
逸闻
家庭
注释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