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頸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頸鴉(學名:Corvus torquatus)又名白頸鴉,為鴉科鴉屬的鳥類。分佈於汶萊、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河北西達山西、陝西、甘肅、四川、雲南、南抵福建、廣東、海南等地,一般棲息於平原、丘陵或低山、也見於海拔2500m 左右的山地、多棲於開闊的農田、河灘和河灣等處以及築巢於高大樹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1]
白頸鴉於2004年於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評級已調升至「近危」級別,當時估算全球有1萬5000至3萬隻左右。 2017年估計全球只有少於2000隻。
特徵
白頸鴉的頸側擁有白色的斑塊,胸前只有一圈白,而身體的其他部分則為黑色的。它們多數會遠離城市在郊外生活,只要有人走進,就會立刻飛走。此外,它們的叫聲比其他鴉屬洪亮。
由於人類過量使用殺蟲劑,殺死了大多數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使它們的食物減少,以及人類的獵殺,導致它們的數量近年來開始減少。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