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添市在沖繩島戰役中,日軍為了保護設置於首里的中央司令部,在浦添市以及宜野灣市的區域內與美軍展開了城市戰。戰後市內西海岸地區也成為美軍的基地「牧港補給基地」。 13世紀時,琉球王國的英祖王朝開始以浦添為首都,直到中山王國被尚巴志滅亡為止。 戰後由於那霸市人口成長快速,使得緊鄰那霸市的
國道58號 (日本)沿基地北緣延伸,有國道58號的輔路宜野灣繞道(日语:宜野湾バイパス),道路沿海岸繼續向北延伸。兩道路進入浦添市後相接。另一美軍設施金瑟營(日语:牧港補給地区)位於浦添市國道58號西面,市中心則位於該路線東面。 道路進入那霸市的最後一段路線在市內有六個車道寬。道路兩邊的商店及舊跡是美國統治對該市影響的體現。道路在明治橋(日语:明治橋
函館港1854年3月31日,日本和美國簽訂日美和親條約,箱館於同日開港。在開港之後,馬修·培理率領旗艦以下的5艘船隻在同年5月17日進入箱館湊,進行測量等工作,當時有多位船員都認為箱館頗為類似伊比利亞半島先端的直布羅陀。在這一條約簽訂翌年的1855年,由於箱館已作為燃料、水和食物的補給港開港
彭佳嶼燈塔原本為四坡式木造鋪瓦屋頂的磚造辦公室及宿舍改建,而成為現在的磚牆水泥平頂建築,目前航港局有五名「燈塔守」駐守彭佳嶼。補給物資及人員更替均由運星艦每月2次運補供給,由於彭佳嶼目前仍為軍事管制區,且交通極為不便,故航港局尚未開放民眾參觀燈塔。 2001年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彭佳嶼燈塔被票選為第12
高雄港車站高雄驛 1923年日本攝政皇太子裕仁走出高雄驛準備搭車離開 高雄驛周邊 高雄港車站前廣場整修前樣貌 在縱貫鐵路開始興建之前,由日軍興建的「臺灣陸軍補給廠輕便鐵道」路線便已鋪設到現在哨船頭第一船渠附近,並在當地設立「臺灣陸軍補給廠打狗辦事處」:9。後來在1889年,為配合縱貫鐵路南部線興建,由「臨時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