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城市大学
澳門一所私立高等院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澳门城市大学(葡萄牙语:Universidade da Cidade de Macau,英语:City University of Macau),是澳门的综合型大学,是为一所两岸四地百强大学。为葡萄牙语大学联会、葡萄牙大学校长会、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粤港澳高校联盟、世界翻译教育联盟成员。前身为澳门第一所大学东亚大学的研究院和公开学院,现澳门城市大学仍在东亚大学原址区域办学,由教育家薛寿生博士创办及担任首任校长。第二任校长是庄善裕教授,上任校长为张曙光教授,现由刘骏教授担任校长。
澳门城市大学 | |||
---|---|---|---|
Universidade da Cidade de Macau City University of Macau | |||
![]() | |||
![]() | |||
校训 | 明德、博学、尚行 | ||
创办时间 | 1981年东亚大学成立 1988年被拆分为东亚公开学院,1992年改名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 2011年正名为澳门城市大学 | ||
学校类型 | 私立大学 | ||
校监 | 陈明金 | ||
校董会主席 | 陈明金 | ||
校长 | 刘骏 | ||
副校长 | 孔繁清、周万雷、叶桂平 | ||
教师人数 | 300余人 | ||
学生人数 | 8,500余人 | ||
本科生人数 | 4,800余人 | ||
研究生人数 | 2,600余人 | ||
博士生人数 | 1,100余人 | ||
校址 | ![]() 22.164168°N 113.557409°E | ||
校区 | 氹仔校区、保怡校区、金龙校区 | ||
总面积 | 约8.6公顷(0.086平方千米) | ||
代表色 | 城大绿 | ||
昵称 | 澳城大、CityU Macau | ||
所属法人 | 澳门城市大学基金会 | ||
隶属 | 葡萄牙语大学联会 葡萄牙大学校长会 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 世界旅游组织 粤港澳高校联盟 世界翻译教育联盟 都会型大学全球联盟 | ||
电话号码 | +853 2878 1698(保怡校区) +853 2875 5718(金龙校区) | ||
网站 | www | ||
|
历史
1981年,澳门东亚大学(Universidade da Ásia Oriental)成立。
1988年,由澳门政府主导的澳门基金会收购了东亚大学并改组成为公立大学。1991年,东亚大学改名为澳门大学(Universidade de Macau),原东亚大学理工学院则独立为公立的澳门理工学院(Instituto Politécnico de Macau);而东亚大学的研究院和公开学院则合并为东亚公开学院,仍以私营模式运作。
1992年9月,澳门政府通过“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章程”,东亚公开学院更名为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1]

200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在中国大陆招收硕士生;而从2005年起,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可在中国大陆招收博士生。[2]
2010年,陈明金先生接任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行政委员会主席。[3]
2011年,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更名为澳门城市大学。[4]
2014年5月,澳门城市大学证实向澳门特区政府申请租用澳门大学旧校园,该校园曾是澳门大学前身东亚大学的一部分,希望在教育发展上获得政府协助[5]。
2014年8月19日,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主任苏朝晖透露,政府拟采取临时措施,无偿租借澳大宿舍予澳门理工学院及旅游学院两公立高校,并以月租九十四点九万元租予私立的澳门城市大学。三院校将于九月新学年进驻使用共四幢宿舍,为期一年。[6]
2015年,校本部迁回东亚大学原址部分区域,包括行政楼、何贤会议中心、王宽诚楼、蔡继有楼、何鸿燊楼、中葡楼、文化中心、第一座宿舍[7][8]。

校园
目前城市大学共有三个校区,分别是“氹仔校区”、“金龙校区”和“保怡校区”。[9]
1981年随东亚大学开学而启用。随后大丰楼、何贤会议中心、文化中心先后落成启用,组成早期东亚大学的校园。其中何贤会议中心是东亚大学图书馆的所在地。
198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把九龙壁赠予东亚大学,及后为该校的地标之一。[10]
2014年8月19日,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主任苏朝晖透露,以月租型式租予私立的澳门城市大学。[6]
2014年8月22日,澳门大学正式迁往横琴新校区,澳门大学旧校园随即成为历史,并将该校园交回澳门特区政府管理。[11]
2014年11月14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宣布行政长官决定澳大旧址各项设施进行分配。澳门城市大学获分配行政楼、何贤会议中心、王宽诚楼、蔡继有楼、何鸿燊楼、中葡楼、文化中心、第一座宿舍,面积合共37,644平方米[12][7]。
城大校本部是在2015年8月12日迁入,由行政楼、大丰楼、中葡楼、何贤会议中心、王宽诚楼、文化中心、蔡继有楼、何鸿燊楼、第一座(职员宿舍)共8幢建筑物组成,总面积约38,000平方米,由此东亚大学原址部分地方(澳门大学旧校园)成为澳门城市大学的办学主体。并于同年9月14日正式开学,9月16日举行校本部启用后首个开学礼[8][13][14]。由于属私立高校,因此需向政府支付大楼的使用租金及签署绩效协议[15]。
2023年3月28日,位于邻近现时主校部、氹仔东北马路1061号地下的学生活动中心正式启用。中心内提供学习、团队活动和健身等设施[16][17]。
-
澳门城市大学行政楼
-
澳门城市大学图书馆
-
大丰楼
-
蔡继有楼
-
何鸿燊楼
-
九龙壁
2015年,城大校董会主席陈明金表示,正积极寻找地方扩建新校区。选址地点有几个地方,原本是申请希望在路环找地方,来办学校,但是政府有关部门回应,新地由于考古问题暂停。[18]
[19]
校方计划兴建的新校舍可容纳6,000个全日制学生,为了应付未来的需求,不排除申请在横琴建新校舍。[20]城市大学全日制学生约1,700人,在政府还没有土地批准之前,学校仍在积极找地。表示办学是为了替社会培养人才,未来不排除仿效澳门大学,把校址迁往横琴,让学校可以招收更多的学生,为培育人才而努力。
随着澳门政府批淮城大租借部分澳门大学原址而暂时搁置计划。
-
金龙校区
-
大丰楼
2024年2月1日,城大与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签订意向书,表示有意向政府申请批给土地,计划以自资模式建设新校园,并在城大迁入新校园后,无偿交还氹仔旧校舍。[21]
2024年6月2日,城大举行2023/2024学年毕业典礼,校长刘骏透露新校舍计划打造成智慧化校园,有别与传统学校,澳门城市大学基金会的专责小组就兴建新校舍物色合适选址,所以筹备工作需时并未有具体地址,希望贴合澳门和澳城大未来发展的需求,如有选址将适时公布[22]。
2024年11月5日,澳门政府宣布启动土地批给程序,将路环一幅国有土地无偿授予澳门城市大学基金会,用以兴建澳门城市大学新校舍,现有的氹仔校舍会在新校舍完工后交还政府。[23]
校训
“明德、博学、尚行” - 博文明理、厚德济世、身体力行。
“明德”是指大学之道,“博学、尚行”是指实现明德的途径。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培养的是理论、实践、技能融为一体的,知行合一、实干兴邦的人才:高远境界、高尚品德、厚重文化、广博知识、勤于实践、行动能力。
教学及学术单位
澳门城市大学现设商学院、数据科学学院、金融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葡语国家研究院等9个学院,涵盖文、理、法、管、商、金融、教育、艺术、设计、心理等学科门类课程。共提供11个学士学位、19个硕士学位、14个博士学位的逾40种中英文制课程。大学也设立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伙伴)基地--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澳门教育发展研究所、旅游博彩研究所、葡语国家研究院、数据科学研究院、心理分析研究院、澳门“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亚太商务研究中心、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及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等11个研究机构。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商学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教育学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创新设计学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法学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金融学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艺术教育研究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
葡语国家研究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心理分析研究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数据科学研究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外语教育与研究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经济研究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澳门教育发展研究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智慧旅游研究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图书馆 | 澳门世界记忆学术中心 | 澳门“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 继续教育学院 |
研究生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通识教育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公开学院 | 亚太商务研究中心 |
排名
合作伙伴
澳门城市大学与辽宁大学和海外多所知名大学签订交流合作协议,以交流资讯,与海外学府进行师资及学生交流活动,以及提供海外教育机构交流合作机会。[27]
参见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