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滴水岩,又名显圣岩、显迹岩[1],是位于中国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礼门乡礼门村的一个旅游景点[2],在礼门村西南2公里处,距周宁县城狮城镇约29公里。岩洞内建有一个明代时期的佛殿,1983年入选周宁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3][4]
滴水岩 | |
---|---|
周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礼门乡礼门村 |
坐标 | 27°02′19″N 119°11′01″E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 |
认定时间 | 1983年10月23日 |
滴水岩得名于岩洞上方常年有不断的流水,岩壁为火山质球泡流纹岩,整体宽300多米,高200多米,岩壁整体形似狮子横卧,故主岩洞俗称狮口洞(或狮子洞[5]),狮口洞高23米、宽13米、深29米,洞口上方左右两侧又有被称为“狮耳洞”的两个洞穴,又名翠微洞和仙境洞,此外亦有大小不一的其他洞口,如涌云洞、祖师洞、通天洞等。滴水岩中部有琵琶漈(“漈”在当地方言中意为瀑布),得名于其形如竖立的琵琶。[6]
滴水岩在宋代时由仕本村(今属礼门乡)村民发现,将其开辟为拜佛之所,后在岩洞内外建造了数个佛教建筑[6]。清朝嘉庆年间进士、曾担任国史馆总纂的魏敬中在此游览并题写了一首七言诗[7]。1949年,周宁县县长黄颐游览此地,在此题写“八闽首景”四字。1983年,周宁县人民政府将滴水岩一带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8]。1987年,岩前建成了一个人工湖,游人可在湖面行舟观光[6],宁德市人民政府将其列入“优先开发景区”。2012年,周宁县人民政府和礼门乡人民政府对滴水岩景区投资1亿元人民币进行综合开发,以期深入发掘其旅游资源[9]。
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村民在洞内建造大雄宝殿,并在崇祯四年(1631年)、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及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次重修,大雄宝殿整体建筑建于石窟之中,坐北朝南,宽10米,深12.4米,高8.5米,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木构架,平顶,殿内的斗拱分层重叠,形成八角藻井。岩下则有明朝成化七年(1471年)建成的岩麓寺佛殿,1986年、1988年两度焚毁于火灾,此后原址上又重建了僧舍和童生书斋,书斋为木制结构。[3][6][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