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田耕作
日本考古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考古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滨田耕作(日语:浜田耕作/はまだ こうさく,1881年2月22日—1938年7月25日[1]),号青陵(せいりょう),日本考古学家。京都帝国大学教授、校长。被称为“日本近代考古学之父”。他的儿子滨田敦也是京都大学教授,研究日语。
岸和田藩上级藩士滨田家的长子,出生于大阪府岸和田市。就读于大阪府立北野中学校(现大阪府立北野高等学校),后被开除,转学到东京府旧制早稻田中学校(现早稻田中学校及高等学校)。之后,在第三次高等学校 [2](现在的京都大学综合人间学部)、东京帝国大学专攻艺术史,1905年毕业[3]。之后,留学欧洲继续研究考古学。返回日本后,任京都帝国大学考古学研究室第一任教授。1918年,被授予文学博士学位[4]。他在《通论考古学》一书中,给考古学下了定义:[5]“考古学是研究人类的物质遗物(基于人类的过去)的学问。”这本书长期以来一直作为考古学教科书而广受欢迎,它提高了日本考古学的水平,并使考古学在日本传播开来。
他发现了梅原末治、末永雅雄、小林行雄等人,形成了京都学派的考古学。他将欧洲考古研究方法纳入日本传统考古方法中,并进一步调查了中国和朝鲜半岛的亚洲遗址,为日本考古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就任京都帝国大学校长。1938年春后,生病住入京都帝国大学病院治疗,恰逢发生了清野事件(医学部教授清野谦次从古寺盗取古文书等被逮捕、起诉,被从京大免职)。滨田耕作因感到自己有责任而在7月初辞职,尽管处于病危状态,他还是出院返回家中,最终因肾萎缩而导致尿毒症并发去世。
死后埋葬在京都市左京区法然院墓地。1988年,岸和田市和朝日新闻社共同以他的名字设立了滨田青陵奖,以授予取得考古学、历史、美术等优秀研究成果的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