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汤马斯·路易斯·德·维多利亚(Tomás Luis de Victoria,有时写成义大利文音译为 da Vittoria,1548年—1611年8月27日),是16世纪的西班牙著名的作曲家,并且在反宗教改革时期,与帕莱斯特里纳以及奥兰多·德·拉絮斯并列为该时期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维多利亚在世时不仅是作曲家,也是一位卓越的风琴家、歌唱家以及天主教神父。不过根据史料显示,他个人似乎醉心于成为一个作曲家更甚于当一个表演者。维多利亚有时也被称为“西班牙的帕莱斯特里纳”,可能是因为因为他或许曾经受教于帕莱斯特里纳的缘故。
此条目形似评论,须要清理。 (2015年12月17日) |
维多利亚大约在1548出生在卡斯提亚阿维拉省的桑奇德里安,卒于1611左右。维多利亚的家族在当地定居已久,其亲属家世甚至可以追溯到几代的祖先。维多利亚不仅是家族成员在此地名声显著,甚至他的祖父法兰西斯可(Francisco Luis de Victoria)的生平事迹与个人名声也为当地人所熟悉。维多利亚是据称是九位孙子中排名第七的孩子。维多利亚在父亲去世在1557年死后,即被他的叔叔胡安(Juan Luis de Victoria)所监护与收养。维多利亚自小是在阿维拉主教座堂的唱诗班中长大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员。根据教堂的记录显示,维多利亚自小即为一个天赋异禀的神童,他的叔叔胡安路多次向教会高层表明,同时提醒他们,神童维多利亚已经长大,业已在大教堂担任管风琴师已久,应是栽培他至更上一层楼的时候了。许多学者专家认为,维多利亚的优秀的键盘教育启蒙于阿维拉大教堂的音乐名师。而圣吉尔斯的一个著名的男童学校则是将维多利亚淬炼成当地的音乐菁英份子。这所学校是当时深受圣女德瑞莎(St. Teresa of Avila)与阿维拉省当地人士所称誉的一所音乐学府。
维多利亚稍后得到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资助留学,于1565年来到罗马,并在圣依纳爵·罗耀拉(San Ignacio de Loiola)创办的日耳曼与匈牙利学院成为领唱者。一般学者认为,维多利亚此时极有可能在这个时候投入帕莱斯特里纳门下成为其弟子并向其讨教。虽然没有直接的历史证据显示维多利亚有直接向帕莱斯特里纳学习的事实, 但其音乐深受当时帕氏的义大利风格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从1573年起,维多利亚除了身为德国学院的领唱者之外,他也要身兼罗马教皇学院(Pontifical Roman Seminary)领唱者与教职人员,这是维多利亚的第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就在帕莱斯特里纳离开后罗马教皇学院后,维多利亚续任指挥的职位。在教会担任的执事不久之后,维多利亚在1574被任命为神父。旋即在1575年,维多利亚被圣阿波利纳雷大教堂任命为指挥一职。鉴于维多利亚响亮的名气和博学多闻,教会高层经常征询维多利对于人事安排的意见任命。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维多利亚多年来都谨守份际,仅对谱写音乐与专业演出付出绝大心力,而不对当时的义大利教会官场置喙。
1587年时菲利普二世西班牙国王对维多利亚表达希望他回国的愿望,维多利亚于是衔命回到祖国西班牙。成为当时住在皇家赤足女修道院(Monasterio de las Descalzas Reales)国王妹妹-玛丽亚皇太后(Dowager Empress María)的修道院专属牧师。在1591年,维多利亚成为了他的弟弟胡安的女儿伊莎贝尔(Isabel de Victoria)的教父。维多利亚总共在克拉丽莎修道院工作了24年,为玛丽亚皇太后服务了17年直到她去世为止。身为修道院的专属管风琴师,维多利亚在职其间付出许多心力,因而使他在皇家赤足女修道院所在地区名声鹊起,而玛丽亚皇太后所给予维多利亚的薪资,也远比他在任何一个大教堂中担任指挥与演奏者要优渥许多。
当皇后玛丽亚在1603年去世后,她在遗嘱中提供维多利亚三个优渥神职人员保障待遇,其中一个就是允许维多利亚在修道院专职成为一个管风琴师,而无须兼任领唱者。据维多利亚自述,他从未因为兼任领唱者而接受任何额外报酬,另一项保障就是特准维多利亚能经常离开修道院,到外地滞留的特权。这说明了为何维多利亚能够在1593年至罗马的逗留两年,并在1594年参加帕莱斯特里纳盛大的葬礼。维多利亚据信是在1611年于他所任职的修道院去世,也被安葬在该修道院,但是他的坟墓至今尚未被确认到底在该修道院哪个地方。
尽管维多利亚堪称是16世纪的西班牙最有名的作曲家之一,但他通常被归类为是罗马学派(Roman School)的主要作曲家,该学派尚有其他西班牙作曲家如莫拉雷斯,桂多和艾斯科贝多。
一般咸认维多利亚是16世纪的西班牙“反宗教改革”(Counter-Reformation)时期最有名的作曲家,在文艺复兴后期最受推崇的宗教音乐的作曲家之一。维多利亚的音乐忠实的显露出一个他独有的风格,也反映了他复杂的性格,并且使人感受到西班牙神秘主义和宗教的热情氛围。与维多利亚同一时代的作曲家马丁尼(Padre Martini)盛赞维多利亚在其音乐显露独特的旋律线条以及愉悦的独创性。维多利亚的作品在他死后一直被埋没,直到20世纪才被再度发掘出来,随著近期众多的录音,许多评论家都认为维多利亚的音乐透露出强烈的神秘感以及强烈的激情表现,虽然他的有些音乐被认为是缺乏像帕莱斯特里纳的音乐那样有节奏分明和追求和声协调,但是维多利亚对于旋律中四分音符的和声行进与解决方式,以及旋律线条的处理都有独到的见解,这就是形成当代两位大师之间音乐风格有极大差益的主因。
维多利亚非常善于处理重叠音符,以及使用节奏的轻重缓急来使得合唱团的多个声部具有显著的对比与距离感。这些特色不仅显露在维多利亚的声乐合唱作品,也更发挥在他的器乐作品,如他的管风琴独奏作品都有其强烈的风格特色。维多利亚虽不是两个合唱团形式的唱和诗歌或诗歌的发明者,但这种方式的演绎却是在他手中被发扬光大。维多利亚补终其一生都在修订自己的作品,包括以前已经发表过的作品,在每个时期他都会在自己的作品发掘出新的问题,重新出版修订的作品。
维多利亚于1572年发表他的第一本的经文歌。1585年,他写了他的圣周办公室组曲(Officium Hebdomadae Sanctae),这套作品包括37个段落,来描述各种圣周庆祝活动的天主教礼拜仪式。
维多利亚自认其音乐最主要是来自两位当代作曲家纳旎雅诺(Giovanni Maria Nanino)以及马任奇诺(Luca Marenzio)的影响。维多利亚受到他们所写的世俗牧歌形式极深,而非教会音乐。据推测,这应当是与维多利亚在移居罗马之前,于幼年在埃斯科韦多(Escobedo)地区的求学历程有关。
维多利亚声称,他最有创意的作品都是在任职他的赞助人沃德伯格大主教(Otto Truchsess von Waldburg)时期所写成。不过,维多利亚研究学者史蒂文森(Robert Stevenson)则对此论点相当存疑,他不相信维多利亚出众的技艺是在沃德伯格大主教所赞助的环境中养成,换言之,他认为这只是维多利亚希望人们相信自己所说这样的事实,对他的恩人沃德伯格大主教有所称许。在维多利亚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Phillip II)服务期间,维多利亚表示他几乎以尽己贡献出他所有音乐的才华。维多利亚在此期间的作品,大部分题献给当时的枢机主教伯切利(Michele Bonelli),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以及教皇格立果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
就风格而言,维多利亚不像许多他同时代的音乐家,他的音乐略去了复杂的对位手法,他宁愿以简单的线条和单音的方式,但求有节奏的多变,有时还包括激烈的对比和令人惊讶的反差来呈现他的音乐。进一步说,维多利亚的旋律写作的方式和使用不谐和音的处理方式可能有比当代的大作曲家帕莱斯特里纳更为的狂放自由。这一点从他经常使用在16世纪的对位法对禁止使用的规则,如旋律音阶上行大六度,甚至偶尔大胆运用减四度(diminished fourths)。减四度的这个实例,在维多利亚一段经文歌圣母玛丽亚(Sancta Maria, succurre)曲子中多有所见。
此外,维多利亚有时亦擅长运用所谓文字画(word-painting)的技巧,这些作品歌者以上升音阶表示生长、希望,下行音阶表示衰败、死亡的手法,这些技法在他的非宗教音乐如牧歌作品中屡见不鲜。可想而知,维多利亚顺理成章的在他的一些宗教音乐中也原用类似的技巧(稍后在16世纪的西班牙宗教音乐,这种音画的做法变得愈加普遍),此外,维多利亚亦模仿他的前辈帕莱斯特里纳写出不少由两个、或是多个合唱团同时演出的合唱作品,这是威尼斯乐派在圣马可大教堂表现其宗教音乐最尖端也是最经典的范例。
维多利亚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他自认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是他在壮年时完成的悼亡仪式(Officium Defunctorum),这是一首为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选帝侯皇后玛丽亚所做的安魂弥撒。
以下音乐是汤马斯·路易斯·德·维多利亚的录音。文本是从罗马天主教礼仪以拉丁文撰写。
2011年3月,音乐由维多利亚录音发表在一篇文章“留声机(Gramophone)”[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