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注 1][1](英语:Winnipeg聆听i/ˈwɪnɪpɛɡ/)座落于草原三省东缘,是加拿大第八大都会区暨第六大城市,也是曼尼托巴省省会和该省最大城市,半数以上的曼尼托巴省人口集中于此,现有人口约75万[2]。温尼伯的名字源于当地原住民的克里语,意为“浑水”。它是一个运输经济制造业农业教育的重镇。同时也是西加拿大的重要交通枢纽,距美国边境仅96公里。1738年,法国商人在此建立第一个贸易站,在这之前,温尼伯已成为原住民诸部落的贸易中心。1812年,一批苏格兰移民在此定居。1873年,城市人口增至1869人。

Quick Facts 温尼伯 Winnipeg, 国家 ...
温尼伯
Winnipeg
Thumb
温尼伯景象:
市中心、温尼伯立法大楼叉子河伯蒂奇和缅因理查德森大厦伯蒂奇街201号阿西尼伯公园的公寓、奥斯本村雷尔步行桥
Thumb
旗帜
Thumb
图章
格言:One with the Strength of Many
Thumb
温尼伯
温尼伯
温尼伯在曼尼托巴的位置
坐标:49°53′44″N 97°08′19″W
国家 加拿大
 曼尼托巴省
区域温尼伯都会地区
政府
 • 市长Scott Gillingham
面积
 • 城市465.16 平方公里(178.77 平方英里)
 • 都会区5,302.98 平方公里(2,047.49 平方英里)
海拔238 公尺(781 英尺)
人口(2021年)
 • 城市749,607人
 • 密度1,623人/平方公里(4,200人/平方英里)
 • 市区758,515
 • 都会区834,678
时区北美中部时区(UTC-6
 • 夏时制北美中部时区(UTC-5
邮编前三位R2C至R3Y
电话区号204和431
网站温尼伯市官方网页
Close

温尼伯的经济由金融、制造、餐饮、文化及旅游组成。城内有理查德森国际机场。由北美一级铁路构筑的城市铁路东西通往加拿大各省,向南则驶往美国。以温尼伯为主场的体育队有:温尼伯蓝色轰炸机队(加拿大式橄榄球)、温尼伯喷射机队(冰球)及温尼伯黄金眼队(棒球)。坐落在温尼伯的大学及学院有:曼尼托巴大学温尼伯大学加拿大门诺会大学圣伯尼菲斯大学红河学院

温尼伯拥有不同种群的人口,其中菲律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数在加拿大全国为最高,他加禄语也成为城市中使用比例最高的非英语第二语言。然而,其人口的绝大多数仍由欧洲裔构成(如乌克兰裔、俄罗斯裔、德裔)。其中十分之一以法语为母语。温尼伯亚裔在市中心也建立了唐人街

地理

温尼伯位于整个北美洲的中心,坐落于北红河阿西尼泊因河的之间的交汇处的冲积平原。由于地理形状像是个叉子,温尼伯也被称作叉子城而著名。由于历史上红河多次发生洪水,温尼伯城市周围修建了红河泄洪水道来保护城区。

人口

温尼伯是省内最大都市,该省有6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于该市,约有70万人[2]。另外,温尼伯人口普查整合区(包括周围的农村自治区)人口约有778,489人[3]

气候

温尼伯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故气候相当极端,整体来说温尼伯算是世界上最冷的大城市之一,11月中到3月之间平均温度都处于摄氏0度以下(夜晚甚至可以到摄氏负40度),5月到9月温度经常达到摄氏30度(华氏86度),甚至有时候高达摄氏35度(华氏95度),比其他大草原城市的降雨降雪机率高,但全年阳光充足,据统计,全年日照天数达318天。

More information 温尼伯(温尼伯机场), 月份 ...
温尼伯(温尼伯机场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湿热指数 6.3 11.1 18.8 34.1 40.2 46.1 44.7 45.5 45.9 34.3 23.9 9.3 46.1
历史最高温 °C(°F) 7.8
(46.0)
11.7
(53.1)
23.7
(74.7)
34.3
(93.7)
37.0
(98.6)
37.8
(100.0)
37.8
(100.0)
40.6
(105.1)
38.8
(101.8)
31.1
(88.0)
23.9
(75.0)
11.7
(53.1)
40.6
(105.1)
平均高温 °C(°F) −12.7
(9.1)
−8.5
(16.7)
−1.1
(30.0)
10.3
(50.5)
19.2
(66.6)
23.3
(73.9)
25.8
(78.4)
25.0
(77.0)
18.6
(65.5)
10.8
(51.4)
−0.9
(30.4)
−9.7
(14.5)
8.3
(46.9)
日均气温 °C(°F) −17.8
(0.0)
−13.6
(7.5)
−6.1
(21.0)
4.0
(39.2)
12.0
(53.6)
17.0
(62.6)
19.5
(67.1)
18.5
(65.3)
12.3
(54.1)
5.3
(41.5)
−5.3
(22.5)
−14.4
(6.1)
2.6
(36.7)
平均低温 °C(°F) −22.8
(−9.0)
−18.7
(−1.7)
−11
(12)
−2.4
(27.7)
4.8
(40.6)
10.7
(51.3)
13.3
(55.9)
11.9
(53.4)
6.0
(42.8)
−0.3
(31.5)
−9.6
(14.7)
−19.1
(−2.4)
−3.1
(26.4)
历史最低温 °C(°F) −42.2
(−44.0)
−45
(−49)
−37.8
(−36.0)
−26.3
(−15.3)
−11.1
(12.0)
−3.3
(26.1)
1.1
(34.0)
0.6
(33.1)
−7.2
(19.0)
−17.2
(1.0)
−34
(−29)
−37.8
(−36.0)
−45
(−49)
历史最低风寒指数 −56.4 −57.1 −48.8 −35.8 −20.8 −7.4 −0.1 −3.9 −11.5 −24.2 −48.1 −50.6 −57.1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9.7
(0.78)
14.9
(0.59)
21.5
(0.85)
31.9
(1.26)
58.8
(2.31)
89.5
(3.52)
70.6
(2.78)
75.1
(2.96)
52.3
(2.06)
36.0
(1.42)
25.0
(0.98)
18.5
(0.73)
513.7
(20.22)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0.2
(0.01)
2.5
(0.10)
7.5
(0.30)
21.5
(0.85)
58.0
(2.28)
89.5
(3.52)
70.6
(2.78)
75.1
(2.96)
51.9
(2.04)
31.0
(1.22)
6.1
(0.24)
1.6
(0.06)
415.6
(16.36)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23.1
(9.1)
14.2
(5.6)
15.8
(6.2)
10.1
(4.0)
0.8
(0.3)
0
(0)
0
(0)
0
(0)
0.4
(0.2)
5.0
(2.0)
21.4
(8.4)
19.8
(7.8)
110.6
(43.5)
平均降水天数(≥ 0.2 mm) 11.8 8.3 9.0 7.3 10.6 12.8 11.4 10.4 11.1 9.4 9.9 11.6 123.6
平均降雨天数(≥ 0.2 mm) 0.63 1.0 3.0 5.1 10.3 12.8 11.4 10.4 10.9 8.0 2.5 0.9 76.9
平均降雪天数(≥ 0.2 cm) 12.2 8.3 7.3 3.3 0.6 0 0 0 0.2 2.2 9.2 11.4 54.7
平均相对湿度(%) 73.4 73.7 69.2 50.6 44.5 52.1 53.6 51.5 53.6 57.9 72.3 75.4 60.6
月均日照时数 120.1 137.8 178.4 239.1 286.2 283.2 317.5 280.2 186.4 147.1 95.6 100.3 2,371.8
数据来源1:加拿大环境部[4]
数据来源2:Extremes from 1938−2002, all other data from 1971−2000[5]
Close

历史

温尼伯的人口于工业革命时代时大幅上升,因为当时的铁路是以温尼伯作为抵达太平洋之前的中继站,二十世纪初时温尼伯更一度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城市。但不久之后,因为其他海上航道开始出现,如巴拿马运河的开通,使得该市人口增长开始放缓,温尼伯在加拿大的地位也从此下降。

当地印第安人认为温尼泊是湿地,受附近温尼泊湖影响,故得名温尼泊。

文化

温尼伯的城市中心有大量原住民(因纽特人)的接待站,是加拿大原住民聚集地之一。当地有两所公立大学:温尼伯大学(University of Winnipeg)和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

温尼伯最著名的报纸是温尼伯自由报(Winnipeg Free Press),始于1872年,是加拿大西部历史最悠久的报纸。著名的卡通画《小熊维尼》中,维尼的名字就是温尼伯的缩写。采新古典式风格马尼托巴省议会大楼(Manitoba Legislature Building)是温尼伯市区内的重要建筑之一,大楼圆顶顶端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金童”(Golden Boy,实际上的正式名称是“永恒的青春”Eternal Youth),这具高5.25公尺,全身覆满24K金的铜像是以希腊神话中的赫密斯(Hermes,或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墨丘利)为雏形所塑造。

著名人物

  • 李绍麟(Philip Lee),前任缅省省督
  • Giele Mackenzie,已故的加拿大裔美籍女歌星。

姐妹城市

1971年4月起,温尼伯批准市长与其它国家的市长签订姐妹城市协议[6]。这些姐妹城市(1971年起有11个)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及亚洲。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