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淮西兵变,又称郦琼兵变,是绍兴六年(1136年),南宋在淮西军务的重大挫败。统制官郦琼率刘光世旧部四万及官吏家眷百姓近二十万,大肆掠夺后,渡淮投靠刘豫的事件。
绍兴五年,张浚出任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不但与赵鼎并相,更掌握军政大权。面对“大将专兵,地方权重”的局面,张浚推动许多措施,以强化中央军政权威的行动。除了废罢镇抚使外,他并扩大都督府的职权。由大臣兼任都督,并增加都督府节制军队的数量。
此外,张浚对北方采取更积极进取的战略部署。绍兴六年二月,命韩世忠据承、楚,以图淮阳;刘光世屯合肥以招淮北;张俊由建康进屯盱胎,杨沂中领精兵佐俊后翼;岳飞屯襄阳以窥中原。三月,任命韩世忠为淮东宣抚处置使兼节制镇江府,徙镇楚州;岳飞为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军襄阳;吴玠为川陕宣抚副使,军兴州。八月,宋高宗宣诏将士将亲征,并移师跸驻平江。韩世忠之部败齐兵于宿迁,岳飞又克复镇汝军,收复京西长水县及虢州卢氏县。
张浚的一连串举动,使刘豫备感威胁,在向金国求援不遂后,命其子侄刘麟、刘猊等分三路南侵。时南宋诸将都驻守在要路上,但负责淮西防务的刘光世,仅派少数士兵进屯庐州,主力留驻于当涂,江北空虚。朝廷大臣及刘光世、张俊均力主退保江南,依江为守。张浚力排众议,一方面视师江上,积极备战,并遗书告诫刘光世、张俊不可退保。另一方面,上书高宗反对守江及令岳军东下之议。张浚令张俊、杨沂中协防淮西,并派人督促刘光世还军庐州,声言:“若有一人渡江,即斩以徇。”迫使刘光世改与杨沂中配合,并派部将王德、郦琼率精兵,击败刘豫部将,孙晖、杨沂中也击则齐军,使齐军匆匆北退。
主张保守的赵鼎与主张积极进取的张浚在军政问题上,意见多有冲突。淮西大捷后,张浚声望日上,赵鼎只得求去,张浚遂独相。
张浚于绍兴六年十二月,以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请解除兵权。绍兴七年一月,张浚与言官论奏刘光世不已,刘光世于是引疾乞祠。三月,高宗车驾抵建康后,改命刘光世为万寿观使奉朝请,封荣国公,罢其兵权。
刘光世部将中,王德与郦琼同为统制,本已不合,刘光世解职后,矛盾加深。高宗命王德为都统制,引起郦琼不满。朝廷获知刘光世旧部军情不稳,命王德率所部军撤回建康,听都督府节制。并令刑部侍郎兼都督行府参议军事吕祉至庐州节制郦琼部队。中书舍人张焘、资政殿学士叶梦得一再提醒张浚,吕祉只是一介文士,“不更军旅,何得轻付。”张浚不听。[1]吕祉至庐州后,表面上安抚郦琼,暗中向朝廷请求罢郦琼兵权,又任意更换、斥去刘光世旧部将领,挑拨王德、郦琼之间的不合。加以用严苛的态度,督责纪律散涣的刘光世旧部。郦琼对王德已久生不满,吕祉的严苛态度使他更加不满。在获知吕祉请求罢其兵权的文书后,遂起叛宋之心。绍兴七年八月,郦琼杀吕祉,掳庐州官员,率部众四万,官员、眷属、百姓共二十万,大肆掠夺后,渡淮投降刘豫。
淮西兵变对宋高宗建立不久的南宋朝廷造成极大的震撼,一度恢复的士气,又受到重大的挫折。张浚因此被罢,贬居永州。一度罢去的赵鼎,重新复相,并大举排斥张浚的亲信。他留任秦桧为枢密使,参赞军机重务。在军务上,再度回复保守的战略,高宗再度移归临安。兵变加剧宋高宗对武将的不信任,更坚定其对金议和的政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