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茨·林格(1913年3月23日—1980年3月9日)[1]是一位纳粹德国党卫队军官,曾是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近侍

Thumb
海因茨·林格

希特勒自杀前夕,林格就身在元首地堡。希特勒当时向林格透露了自杀计划。他要求林格在他自杀后将他和爱娃·勃劳恩的尸体裹在毯子里,抬到花园并火化[2]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和秘书们一起吃了午饭。饭后,林格与爱娃·布劳恩短暂交谈。爱娃感谢了林格[3]。接着,希特勒向自己的每一位仆从以及下属道别。之后,希特勒于下午3:15回到自己的书房[3]。林格私下里问希特勒还有什么命令。希特勒说,自己会开枪自杀,林格知道必须要做什么。他告诉林格,“绝不能让我的尸体落入苏联人之手,他们会在莫斯科公开展示我的尸体,把我的尸体裹进蜡里”[4]。接着,希特勒下达了突围命令;林格将奉命加入一个突围小组,尝试向西方突围。林格还问希特勒,接下来继续作战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希特勒回答说,“为了后人”。林格最后行了礼,离开了[5]。林格之后在听到突然一声枪响后走进希特勒的私人书房,看到希特勒和爱娃已经死了。希特勒用枪打穿了自己的右侧太阳穴。林格推断,爱娃可能是服氰化物自杀的[6]

希特勒和爱娃自杀后,他们的尸体被人抬上楼梯,从元首地堡的紧急出口抬出,进入总理府后花园,在那里被泼上汽油。第一次点火没点着,林格接着返回地堡,取来一大厚卷报纸[7]马丁·鲍曼点燃报纸,扔到尸体上。两具尸体起火燃烧后,包括鲍曼、林格、奥托·京舍约瑟夫·戈培尔埃里希·肯普卡在内的一小撮人站在地堡出口门口,举起右臂,行纳粹礼[7]

大约16:15时,林格命令亲卫队下级突击队领袖海因茨·克吕格(Heinz Krüger)和亲卫队上级小队领袖维尔纳·施维德尔(Werner Schwiedel)将希特勒书房里的地毯卷起并焚烧。那两人将书房里带有血迹的地毯拿出来,抬上楼梯,拿到总理府花园里。接着,他们把地毯放在地上,将其烧掉[8]。当天下午,苏军的炮火时断时续地轰击着总理府及其周边地区。党卫队卫兵又拿来更多汽油,以便更彻底地焚烧尸体,焚尸从16:00持续至18:30左右[9]。林格还把希特勒的其他私人物品也烧毁了,另一名党卫队警卫负责监督下属将被焚烧后的尸体埋进弹坑[10]

1945年5月1日午夜,林格随最后一批人离开元首地堡。他和埃里希·肯普卡一道逃亡;林格后来在湖街(See-Strasse)附近被俘。几天后,苏方查明了林格的身份,两名苏联军官把林格押上了开往莫斯科的火车;在莫斯科,林格被关进卢比扬卡大楼[11]

林格被苏方关押了10年,于1955年获释[12]。在被囚禁期间,他和京舍都被关在单人牢房里。两人都曾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酷刑逼供,苏方非常想了解更多希特勒死亡前后的经过[13]

1956年,林格又给西方国家提供了证词,西方阵营也对他进行了刑讯逼供[14][15]。1980年,林格在西德汉堡去世。

林格的回忆录最早于1980年在德国出版,名为《直到毁灭》(Bis zum Untergang);2009年7月,该书的英译本《伴随希特勒到最后》(With Hitler to the End)出版,《杀死希特勒》(Killing Hitler)的作者、史学家罗杰·穆尔豪斯英语Roger Moorhouse为该版本作序。林格在回忆录中表示,自己“负责希特勒家务的方方面面”。林格在书中对希特勒还是“深情而亲切”,但他也表示身为元首的希特勒“令人捉摸不透,对人要求苛刻”[16][17]

2004年电影《希特拉的最后12夜》中,扮演林格的是托马斯·林平泽尔英语Thomas Limpinsel[18]。东方阵营合拍的《解放》中,扮演林格的是东德演员奥托·布塞(Otto Busse)[19]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