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太平天国干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洪仁玕(1822年2月20日—1864年11月23日),名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人,是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是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会早期创始成员。因金田起义前往英属香港逃避清朝抓捕,并跟随传教士学习英文,[1]现被香港基督教界视为早期重要华人传道人。[2]1859年三月十三到天京(即南京),封干天福,继封干天义护京主将,1859年四月初一获封为九门御林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赐福千岁同八千岁,“京城内不决问干王”[3]。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洪仁玕是洪秀全1843年创立的拜上帝教最先的信徒之一(另一人为冯云山)。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在广东的洪仁玕曾试图前往广西会合洪秀全,因清朝官兵在各地搜查严密而被迫折返。1852年洪仁玕到香港,认识瑞典籍传教士韩山明,不久返回广东,次年在广东从韩山明受洗。1854年洪仁玕曾到上海,欲到天京而未果,在伦敦布道会的墨海书馆居留了半年,后来回到香港,成为伦敦传道会传道人,并继续学习西方事物。
洪仁玕与香港英华书院颇有渊源,早年与洪秀全和冯云山同受由英华书院印刷的《劝世良言》启发,对太平天国的起始和理念有一定影响,后在香港居住时洪仁玕又曾于英华书院任教中文,并在校内向外国传道人讲述太平天国的理念。
1858年6月,洪仁玕从香港出发,走陆路经广东、江西、安徽;次年4月,捻转到达天京。洪秀全见面后得知洪仁玕曾学习西方事物,大喜,封为军师、干王,让他总理天国政事。不过天朝其他干部对洪仁玕未立寸功而封王感到不服,洪秀全便陆续封其他有功将吏为王。
洪仁玕据他在香港多年所见所学的西方知识,提出《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长远发展的纲领。《资政新篇》除了有政治上团结领导的主张外,在经济上更提出要学习西方:兴商业、办银行、建设铁路、开矿、办邮政;而且还提出要有保护人身的司法制度、办报纸传递讯息及监督政府等等。外交上,《资政新篇》提出放弃万方来朝的幻想,向西方开放,双方平等对待。《资政新篇》的内容基本上包涵各种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要素,在某程度上比日后清廷的洋务运动及维新运动更为全面及彻底。但由于他并没有任何实际作战及行政经验,加上他提出的改革不切实际,在长期战争的情况不许可,所以一直未实行。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过《资政新篇》后,亦称“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洪仁玕虽获任为军师,但他的实际权力不大,在1861年初开始失势,权力被削弱;而太平天国当时的客观环境亦没有机会让他认真推行《资政新篇》内的主张,最终《资政新篇》仍是纸上谈兵。
军事上,洪仁玕曾参与1860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的策划,后来又建议分兵两路合取武汉以解安庆之围,但功败垂成。洪仁玕亦曾亲自带兵出战。
1864年7月天京陷落时,洪仁玕正在浙江湖州。8月洪仁玕伴随幼天王从湖州出走,计划进入江西会合其他太平军,再北上中原发展。在清军穷追不舍下,10月9日洪仁玕在江西兵败被俘。
1864年11月23日,洪仁玕在南昌被沈葆桢凌迟处死,临刑前做绝命诗一首并说:“人各有心,心各有志,故赵宋文天祥败于王坡岭,为张弘范所擒,传车送穷北,亦只知人臣之分当如此,非不知人力之难与天抗也。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叹流涕也,今予亦只法文丞相已。至于得失生死,付之于天,非吾所敢多述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