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斑燕(学名:Hirundo tahitica)为燕科燕属的鸟类,又名洋燕。分布于热带南亚及南太平洋的岛屿,包括冲绳、琉球、圣托马斯、本古特、菲律宾、台湾等地,多生活于岛屿或山脚坡地、草坪、也围绕树林附近有廊廓的平房、高大建筑物、工厂飞翔、栖在空旷地区的树上以及喜栖在无叶的枝条或枯枝。[2]
除了当地的季节性迁徙外,它通常为留鸟。这种鸟类与沿海地区有关,但正逐渐向森林高地扩展。[3]山燕和喜燕过去曾被认为是同种。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太平洋塔希提岛。[2]
2022年,为了与其分类地位相符,“中国鸟类名录”10.0版将洋斑燕的中文名修改为洋燕。[4]
分类学
洋燕于1789年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正式描述,这是在他对卡尔·林奈的《自然系统》自然系统的修订与扩展版本中进行的。格梅林将其归入燕属(Hirundo),并创造了二名法名称Hirundo tahitica。[5] 格梅林的描述基于英国鸟类学家约翰·拉瑟姆在1783年所描述和插图的“大溪地燕子”,此内容刊载于他的著作《鸟类综述》A General Synopsis of Birds。[6]
- H. t. javanica 斯帕尔曼,1789年 – 分布于缅甸南部和安达曼群岛至越南南部,东至菲律宾,南至摩鹿加群岛及大小巽他群岛
- H. t. namiyei (斯坦格尔,1887年) –琉球群岛(日本南部)及台湾
- H. t. frontalis 盖伊与盖马尔,1832年 – 分布于新几内亚北部、西部,包括拉贾安帕特群岛(新几内亚西北部)、阿鲁群岛(新几内亚西南部)、极乐鸟湾及北海岸离岛
- H. t. albescens 斯乔德与梅森,1999年 – 新几内亚南部、东部及其附属岛屿
- H. t. ambiens 海尔迈尔,1934年 –新不列颠岛及其附属岛屿(俾斯麦群岛东南部)
- H. t. subfusca 古尔德,1856年 –阿得米拉提群岛、新爱尔兰岛及其附属岛屿(俾斯麦群岛北部)至所罗门群岛(不包括伦内尔岛,但包括泰莫图省)、乌韦阿岛(洛亚蒂群岛西部,新喀里多尼亚)及瓦努阿图至斐济和汤加(密克罗尼西亚西部和中部)
- H. t. tahitica 格梅林,1789年 –茉莉亚岛及大溪地(社会群岛东南部,东波利尼西亚)
与台湾相关的亚种,
描述
此物种为一种小型燕子,体长约13 cm(5.1英寸)。它有蓝黑色的背部和头顶,翅膀和尾巴较棕色,面部和喉咙呈红色,下腹呈暗色。它与家燕及密切相关的喜燕不同之处在于其尾巴较短且不如家燕那般深叉。[3][10]
行为
洋燕筑巢时,会用嘴巴收集泥团建造整齐的杯状巢穴,通常位于悬崖边缘或人造结构如建筑物、桥梁或隧道下。巢内衬有较柔软的材料,产卵数为两到三颗。它的行为与其他空中食虫动物类似,例如其他燕子和不相关的雨燕。它是一种飞行速度很快的鸟,主要在空中捕食昆虫,尤其是苍蝇。[3]
图集
-
栖息
-
飞行中
-
拍击水面
-
收集筑巢材料
-
公母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