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洋斑燕(学名:Hirundo tahitica)为燕科燕属的鸟类,又名洋燕。分布于热带南亚及南太平洋的岛屿,包括冲绳、琉球、圣托马斯、本古特、菲律宾、台湾等地,多生活于岛屿或山脚坡地、草坪、也围绕树林附近有廊廓的平房、高大建筑物、工厂飞翔、栖在空旷地区的树上以及喜栖在无叶的枝条或枯枝。[2]
除了当地的季节性迁徙外,它通常为留鸟。这种鸟类与沿海地区有关,但正逐渐向森林高地扩展。[3]山燕和喜燕过去曾被认为是同种。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太平洋塔希提岛。[2]
2022年,为了与其分类地位相符,“中国鸟类名录”10.0版将洋斑燕的中文名修改为洋燕。[4]
洋燕于1789年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正式描述,这是在他对卡尔·林奈的《自然系统》自然系统的修订与扩展版本中进行的。格梅林将其归入燕属(Hirundo),并创造了二名法名称Hirundo tahitica。[5] 格梅林的描述基于英国鸟类学家约翰·拉瑟姆在1783年所描述和插图的“大溪地燕子”,此内容刊载于他的著作《鸟类综述》A General Synopsis of Birds。[6]
与台湾相关的亚种,
此物种为一种小型燕子,体长约13 cm(5.1英寸)。它有蓝黑色的背部和头顶,翅膀和尾巴较棕色,面部和喉咙呈红色,下腹呈暗色。它与家燕及密切相关的喜燕不同之处在于其尾巴较短且不如家燕那般深叉。[3][10]
洋燕筑巢时,会用嘴巴收集泥团建造整齐的杯状巢穴,通常位于悬崖边缘或人造结构如建筑物、桥梁或隧道下。巢内衬有较柔软的材料,产卵数为两到三颗。它的行为与其他空中食虫动物类似,例如其他燕子和不相关的雨燕。它是一种飞行速度很快的鸟,主要在空中捕食昆虫,尤其是苍蝇。[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