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枪战
1967年香港武裝衝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头角枪战是在香港六七暴动期间,于1967年7月8日清晨至下午4时许在香港沙头角边境禁区发生的一场边境武装冲突[8],当日有一群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军区7085部队及中国民兵组成的武装人员越过中港边界袭击香港警岗[3],并且在香港境内与防守边境的香港警察爆发枪战[9][10],期间中国边防部队多次使用机关枪扫射香港沙头角的建筑物[8],该场武装冲突共造成6死20伤[5][7]。
背景
事件经过
1967年7月8日凌晨1时至3时,中国军队约100名武装人员使用炸弹偷袭沙头角警署,香港警方未有理会[5]。同日上午10时,约有300名配备冲锋枪、步枪及爆炸品的中国军队人员在中英街越过边界入侵香港边境禁区[11],并且包围沙头角警岗,试图占领警岗,同时向警岗掷石及爆炸品。警方在沙头角的120名防暴警察为解救被包围的警岗,派出40人的小队向警岗增援[2],并且施放催泪弹及发射木弹尝试驱散包围警岗的中国部队。上午10时30分,中国部队约有100名武装人员使用机枪、冲锋枪及爆炸品袭击驻守沙头角联乡会的80多名防暴警察,双方因而爆发枪战[12],沙头角村民争相走避,店铺关门。上午11时许,中国边防部队使用预先架设在屋顶的机关枪[13],从中国境内密集扫射香港沙头角[14],中国部队又投掷爆炸品,有警员受伤[5][6]。
由于当时在沙头角的香港警察除了防暴用的催泪弹和木弹,就只有左轮手枪,火力上无法对抗军事入侵,面对配备机关枪、冲锋枪、步枪和爆炸品的中国部队,香港警察陷入被动。被包围在警岗内的警员因为已经耗尽子弹,并有同僚中弹受伤,于是通过无线电要求支援,请求对象包括驻守在一哩半外的驻港英军单位。由于中国部队不断使用机关枪扫射,救护车无法驶入沙头角救援受伤的警察[15],警方通知各警区抽调一辆高马型装甲车赶赴现场,尝试接走受伤的警员,惟高马型装甲车是一款使用货车加装钢板而成的防暴用车辆[16],当驶入枪林弹雨的冲突现场时,轮胎已经被中方军队射穿,无法继续前进。
当时英军在边界有一个营级的单位,足够应付边界发生的事故,不过香港如要调动英军作战,必须事先请示英国内阁[17],因此驻港英军司令华智礼中将接获边境被入侵的报告后,未能立刻调动部队抗敌,华智礼在下午1时30分后,才接获英国内阁批准香港出兵反击的指示,驻港英军随即开赴沙头角增援香港警方,英军炮兵亦准备提供火力支援[15]。
下午4时15分,驻港英军的装甲车队到达现场时,中国部队停止射击及立刻撤出香港边境。香港方面有5名香港警务人员殉职,包括3名华裔及2名巴基斯坦裔警察[18],12名警察受伤[5];中国方面则有1名士兵死亡、8名士兵受伤[7]。
港府加强边境布防
当日下午6时,香港政府宣布在沙头角实施宵禁。由于事件涉及边境武装冲突,港府决定将边境移交予驻港英军驻守[19],由军方调派踞喀兵接替在沙头角驻守的香港警察[20]。署理港督祁济时向英国政府发出电报,要求让驻港英军可以有更灵活的调动,应付边境冲突。7月24日英国内阁举行部长级会议讨论香港局势时曾经考虑部署核武阻吓中国对香港采取极端行动[21]。同年8月11日,香港政府宣布香港边境禁区全面封闭。曾经因左派发起罢工一度暂停服务,来往上水至沙头角的九龙巴士20线(已于1973年改编为78K线)在7月2日恢复服务至军地[22],也因为这次边境冲突,要到1968年才恢复以沙头角为终点站。
死者名单


后续情况
为纪念在沙头角枪战被中国军队杀害的警察[26],香港警察编成了用于向检阅官敬礼的“沙头角颂”,成为香港独有的敬礼音乐[27]。
2015年9月,香港特区警务处于其官方网页大幅改动有关六七暴动的历史记载[28],包括将“共产党民兵”改为“内地枪手”等等[29],随即引起香港社会的批评,当中包括是次灾难的幸存者[30]。
解密档案及评述
英国外交部的解密档案FCO40/74的资料显示,当时英军在香港未有制定中共武力入侵时的应变方案,亦没有计划紧急撤走英军军眷的方案,英国方面也担心一旦采取撤离军眷等措施,中国政府方面将可利用作为动摇香港民心的手段。文件提出的最重要一点是伦敦要求驻港英军在没有英国政府的指示下不能被动用(The Military cannot be used without permission)。由此可见,驻港英军的行动受到英国政府制约,其目的是避免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形势产生误判[17]。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处于日趋炽烈的文化大革命,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控制著中央政府的权力,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被认为是沙头角冲突的策划者,在六七暴动期间更一度计划派解放军大举进攻香港,但中国总理周恩来获悉后迅速制止,避免中港边界冲突演变为一场大战[31]。
其他论述
事发前1小时,驻守于沙头角警岗的警务人员刚好换更,遭民兵袭击的人员均是值班不久,而刚下更的几名人员则避过了一劫,其中一名逃过大难的警员为当时隶属边境落马洲巡逻小队警员,前民主党沙田区议会民选议员郑则文[30]。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