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分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分诊(triage)又称预检分诊[1][2](pre-screening triage[3])、检伤分类[4],是根据病患或伤员轻重缓急情形进行甄别分类,从而决定处理优先级别以及后送何处治疗为宜的一套程序。分诊的目的是在相对医疗资源不足以处理所有病患伤员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争取时间、获得抢救成功,为危急重症者提供最佳就诊流程,以及兼顾到普通患者的利益[5][6]。

术语 triage 最初来自法语的动词“trier”,意即分类、排序或选择[7] [8]。分诊决定了紧急治疗的处理次序和优先级别,救护运输的次序和优先级,以及伤员送达的地点。
分诊类型
简单分诊常用于大规模伤亡情形下,以快速将病患分类为需要紧急处理并送往医院伤员或者非严重伤员。该处理步骤在伤员转移之前进行。伤员的分类依据是其伤情的严重程度,并使用印制的有色标签加以区分[9]。
简单分诊和快速处理(S.T.A.R.T. 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是紧急救护人员或者接受过一般训练的非医务人士使用的简单分诊系统[10]。该系统不具超越医护专业人士指令的权威。2003年加州地震中,紧急救护人员发明并使用了本系统。虽然该系统原本是在地震后为社区紧急救护团队和消防员设计的,但在火车和公交车事故等大规模伤亡救护现场也得到使用和有效印证。
本系统将伤员分成四类:
- 无需救护的死亡者
- 必须立即送医院的伤员
- 可以稍后送医院的伤员
- 非紧急的轻伤员

地区差异
台湾于1999年起使用检伤分类,2010年参考加拿大订定台湾急诊检伤与急迫度分级量表(Taiw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TTAS)[11]。
- 第一:立刻处理
- 第二:十分钟内处理
- 第三:三十分钟内处理
- 第四:六十分钟内处理
- 第五:一百二十分钟内处理
Remove ads
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的分诊:
在非作战时,分诊程序与平民系统无异。在战场,需要军医和战地救护人员对伤亡人员分类,以便实施医疗撤离或伤亡撤离程序。分诊类别依次为:
- 紧急:伤员需要立即处理,否则会死亡。
- 延后: 伤员需要在六小时内得到治疗。伤口可能致命,但可以等紧急伤员得到救治或撤离后再处理。
- 轻微:指“可自行行走”伤员,只有在更高级别的伤员撤离后才处理,无需观察。
- 等待:这类伤员伤势不会升级。不可放弃治疗,在紧急和延后类伤员得到救治后方可处理。[14]
在医院系统,急诊第一阶段分诊由医院的分诊护士执行。护士对病人的状况和变化进行评估,以决定病人在急诊室接收的有限级和治疗。[15]急诊处理完成后,病人会转入医院内部的分诊系统。
在事故现场,分诊由医护人员或者急诊科医生完成,使用的标签分四种:
不可延誤, 必須等待, 可以等待 和 死亡.
德国的分诊:
以色列军队和非医护人士使用简化的S.T.A.R.T.:倒地不出声的伤员应立即送入医院抢救;倒地呻吟的伤员可以延后处理;能够自行站立的伤员无需紧急处理。[16] 非医护专业人士无权使用死亡标签。

日本的分诊系统主要为医护专业人士所使用。分诊的分类和使用的颜色代码为:
- 赤(I): 有致命伤,但有望存活。
- 黄(II): 无致命伤,但需要紧急处理。
- 绿(III): 轻伤,无需救护车。
- 黑(0): 死亡或存活无望。
另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