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十三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樹林十三公map

24.998744°N 121.430143°E / 24.998744; 121.430143

事实速览 树林十三公, 位置 ...
树林十三公
Thumb
位置新北市树林区树新路与俊英街交叉口
官方名称树林抗日先烈十三公纪念墓园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碑碣
详细登录资料
关闭

树林十三公,是位于台湾新北市树林区的坟墓,祭祀乙未战争战死的十三位抗日人士,今列为市定古迹

历史

依《树林市志》记载,1895年乙未抗日,农历六月初一,日军沿铁路进袭树林地区,与抗日义勇军在圳岸脚激战。战死的杨乌龙、廖井、詹东金、锺潭、陈樟、大再金、许姑、王吉等十三人合葬在圳岸脚。相传埋葬时,因地区属交通要冲,还有灌溉用的大排流过,有人认为地点不理想,要将他们迁葬,但掷筊问卜是执意留下。[1]

日治时期初的祭祀是订于农历七月十九日[2]。树林老一辈流传“乌龙廖井詹金东,逐家毋通𫧃记十三公”,第一句话是三个人名字的组合,指杨乌龙、廖井、覃东金,三人都是树林人士[3]。1896年报导11月中旬一名美少妇来此祭拜后回途就被强盗掳走,让家人悲伤不已,记者便批评比喻祭祀的十三公香火鼎盛,但就像《金瓶梅》的应伯爵[4]。次年报导此墓香火兴盛程度就如台北霞海城隍庙,且还传出有人带来的祭品被两个乌鬼夺走的传说[5]

Thumb
墓碑

日本战败后,当地民众将十三公墓旧穴改用人造石,同时建碑题曰“台湾民主国先烈树林十三公墓”[6]。1953年7月13日(农历六月初三),纪念五十八周年祭典[7]

1955年,树林镇长赵登计画扩大,邀请当时乡耆黄纯青修撰碑文[6]。黄纯青书“精神不死”四字,并有纪念碑叙述成仁就义始末[3]。1956年6月29日,高一.七五公尺、宽一.四二公尺的新碑破土兴建,墓碑名改成“乙未抗日先烈十三公之墓”[8]。一说改名原因是碑中的台湾民主国的字眼,被指为台独[9]。同年7月19日(农历六月初一),赵登以镇长身分主祭六十周年纪念日[10]。树林区公所民政课长李天民表示,公所每年皆在农历六月初一举行祭礼[11]

2008年8月中旬,北县文化局召开古迹审议委员会审议,将位于树新路、俊英街口的树林十三公为北县第五十九处古迹,且成为树林市第二处古迹[12]。2021年9月16日,墓域遭到一名七旬的精神障碍男子破坏[13]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