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棕榈科槟榔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公尺。茎直径约15公分,6-9枚叶簇生于茎的顶端。果实为核果,外果皮薄,中果皮富纤维质,内果皮为核。果实仅含一枚种子,种子对剖呈深褐色大理石纹。
槟榔果实采收期自每年5月开始至翌年4月,9、10月为盛产期。果实仅供嚼食,不宜吞食;一般嚼食其未成熟果,采收时内部种子仍未硬化,胚乳仍呈流质或糊状。咀嚼时可以荖叶(荖藤的叶片)包覆、剖开涂上红灰或白灰再夹入荖花(荖藤的果穗)、亦可直接嚼食新鲜嫩果;东南亚则常咀嚼处理过后的槟榔干。槟榔口感若要好,需种植于亚热带海拔400-900公尺,在这个海拔范围所生长的槟榔其价格也最高。槟榔的肉穗花序,也可炒食。
槟榔具有生物碱,其成分主要是槟榔碱和槟榔次碱,槟榔果实含有浓缩单宁(原花青素),此原花青素尚未证实具有抗老化“自由基”的作用,咀嚼果实有些微成瘾性,萃取物已证实有抗抑郁效果。槟榔吃后会面红耳赤,如醉酒一般,苏东坡写过“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的诗句[6]。槟榔碱曾被用来治疗寄生虫(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但具有致癌性。
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依据新有的研究证据,确定了槟榔子属于第一类致癌物[7],证实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槟榔子也会致癌。
“倒吊子槟榔”跟一般槟榔的大小颜色一样,唯一的不同在于一般槟榔都是朝下生长,但是“倒吊子槟榔”是朝上生长,虽然只有生长方向不同,但许多人误食“倒吊子槟榔”后会很快出现中毒症状,死亡率也不低。[8]
一般都认为“倒吊子槟榔”的生物碱含量高出一般正常生长方向的槟榔许多,但台湾高雄医学院实际将“倒吊子槟榔”以及一般槟榔进行分析, 却意外的看不出两者的槟榔碱含量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倒吊子槟榔会致命”的原因尚待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9][10]。
除了入药外,亚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例如湖南、海南、广西、四川、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印度,均有嚼食槟榔的风俗。[11]
中国南方久有服用槟榔抵御寒冷、驱除湿热的习俗。
槟榔,若笋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柱。其颠近上未五六尺间,洪洪肿起若瘣焉。因坼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又生棘针,重累其下,以御卫其实。剖其上皮,空其肤,熟而贯之,硬如干枣。以扶留藤古贲灰并食,下气,宿食消谷。
槟榔交广生者,非舶上槟榔,皆大腹子也,彼中悉呼为槟榔。自嫩及老,采实啖之。以扶留藤、瓦屋灰同食之,以祛瘴疠。安南人自嫩及老彩实啖之,以不娄藤兼之瓦屋子灰,竞咀嚼之。自云交州地温,不食此无以祛其瘴疠。广州亦啖槟榔,然不甚于安南也。”
槟榔原是重要药用植物之一。剖开煮水喝可驱蛔虫。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有记载如下:“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薰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谓红潮登颊醉槟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馀酲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去痰也。三曰:饥能使之饱。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
湖南人嚼干壳槟榔,消费群体基本为男性。湖南槟榔最早始于湘潭,有俗谚称:“湘潭人是个宝,口里含根草”,湖南省槟榔协会打出的口号是:“槟榔在口,精神抖擞。”由于湖南本地不产槟榔果,大量槟榔均从热带的海南、台湾和泰国输入,再由本地加工。即食型槟榔分为干壳和加工之后两类,以后者为主。干壳槟榔即不做其他加工直接咀嚼食用,加工后干壳槟榔程序,其制作大体有四道主要程序即煮熟、烘干、外壳上糖(焦糖)、去籽。
根据湖南省槟榔协会的报导,湖南省境内的槟榔相关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潮汕人有称橄榄为“槟榔”者。正月拜年时,主人端零食盘谓客人“请槟榔”,其实是让客人吃盘中的橄榄。大概因为橄榄跟槟榔一样可以清洁口腔,而又可登大雅之堂的缘故[12]。
台湾汉族与台湾原住民都有嚼食槟榔的历史。槟榔在原住民社会有重要的文化和宗教意义,用在作送礼、招待客人、情人信物、宗教仪式等等,通常和荖花、荖叶、石灰一同食用。[13]
台湾人咀嚼槟榔的风气非常盛行,被戏称为“台湾口香糖”,保守估计台湾嗜嚼槟榔的人口每年花费于槟榔超过千亿新台币。根据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于2017年的统计资料,槟榔是台湾种植面积最大的果品,面积广达4万2661公顷,是排名第二的香蕉的2.5倍,占果品总种植面积的23%,年产量达10万2165公吨[14]。种植槟榔对台湾的山坡地水土保持造成危害,而台湾传统的槟榔食用方法,如添加石灰等,也将嚼食槟榔的致癌性加强。
台湾人食用槟榔果(俗称菁仔,含致癌物质槟榔素及槟榔碱[15])比较普遍的添加物有荖叶、荖花(雌性荖叶的花穗,含弱致癌物质黄樟素[16])、熟石灰及香料如儿茶素等[17]。分有白灰槟榔(包叶槟榔)、红灰槟榔(中间夹荖花、红灰。红灰为熟石灰加入甘味料、调味品、香料或中药而成)。嚼食槟榔在台湾常被视为低下阶层的表现,与相关的文化(如槟榔西施、随地吐槟榔汁、满口红槟榔汁)俱难登大雅之堂;都会区的比例亦低于乡村、女性远少于男性,但青少年嚼食率愈来愈高。[来源请求]
2007年6月29日至7月4日,高雄市工商展览中心举办“台湾槟榔文化博览会暨槟榔西施产业学术论坛”,是台湾首次出现以槟榔为主题的文化博览会。高雄工商展览中心董事长林钦盛说,槟榔是“台湾绿宝石”,全台湾的槟榔产业高达两百万人,策展目的是找回台湾人对槟榔的记忆、重新认识槟榔,“不要再误以为槟榔会亡国。”高雄市政府卫生局长韩明荣则反驳:“吃槟榔会致癌,已毋庸置疑。”[18]
古时,槟榔是佛教供奉时不可或缺的圣品。《文殊师利问经卷上》:“佛告文殊师利,有三十五大供及以可味香和槟榔杨枝浴香”。佛教高僧认为,吃槟榔可治病,唐代玄奘当年在印度那烂陀寺留学取经,可以享受瞻步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二十颗,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并供给大人米一升[19]。
槟榔因其含有有害成分,因此在世界上部分地区,槟榔属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尤其是部分国家已将槟榔列为毒品。
199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厦门市政府发布《关于在本市辖区内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的通告》,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厦门市辖区内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1996年升格为《厦门市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规定》[20]。至今为止,厦门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立法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的地区。在禁令出台后的一段时间内,当地大多数年轻人不知晓槟榔。在当地外卖平台“槟榔”是敏感词汇,无法搜索。但近年来也有一些小卖店地下销售,主要集中在外地游客集中的区域[21]。
2021年9月,中国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的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22]中国大陆多个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也下达过槟榔禁售令,例如2022年9月19日,浙江省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指令,要求食品经营者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制品,且为永久禁止销售[23],不过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该省不得以食品的名义销售槟榔。而在2020年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里,则未将“食用槟榔”收录在内,槟榔不再作为食品管理,也不能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24]。
202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发布提醒,表示根据土耳其法律,槟榔因其中所含的槟榔碱具有致幻性而被认定为毒品,提醒中国公民不要携带槟榔入境土耳其,并表示已有多名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旅客因携带槟榔被查[25]。除土耳其外,澳大利亚当地法律规定在无授权的情况下拥有或出售槟榔碱是非法的,同时禁止将槟榔进口到澳大利亚[26]。此外新加坡、阿联酋、加拿大等国也认定槟榔为毒品,禁止在当地市场销售[2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