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娴[1](1978年6月15日—),台湾高雄人,台湾当代作家、诗人、学者。大学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和博士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现为国立清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副教授。[2] 自陈受鲁迅、张爱玲、杨牧等前辈作家影响。[3]其诗作被评论家唐捐认为是古典与尖新的结合。[4]
为《中华现代文学大系(贰)诗卷》(九歌)选入的最年轻诗人,《台湾文学三十年菁英选:新诗三十家》(九歌)中最年轻的入选者,与鲸向海同为网路世代的指标性诗人。[5]
文学作品
- 《灵魂的领地:国民散文读本》(麦田,2013)(与凌性杰合编)
相关研究与评论
- 颜艾琳,〈成熟的完成--评杨佳娴的四首诗〉,《幼狮文艺》第554期,2000年2月。
- 杨宗翰,〈“崛起”中的七字头后期女诗人--以林婉瑜、林怡翠、杨佳娴为例〉,《创世纪诗杂志》第137期,2003年12月。
- 李瑞腾,〈因为爱的缘故--杨佳娴散文略论〉,《幼狮文艺》第649期,2008年1月。
- 李翠瑛,〈温泉童话--杨佳娴的〈温泉酽然-宿纪州〉一诗〉,《创世纪诗杂志》第165期,2010年12月。
- 丁旭辉,〈杨佳娴诗作的古典新象〉,《高应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8卷第2期,2011年12月。
- 杨寒,〈典范模习的涟漪效应--杨牧〈秋探〉与杨佳娴〈花园〉二诗〉,《吹鼓吹诗论坛》第16期,2013年3月。
- 陈政彦,〈少女维特的穿越:杨佳娴小论〉,《创世纪诗杂志》第174期,2013年3月
- 许耿肇,〈人间风景--杨佳娴其诗其人〉,《文讯》第214期,2013年8月。
- 刘益州,〈论“典范效应”在台湾现代诗上的涟漪现象--以杨牧与杨佳娴“时间书写”为主的讨论〉,《当代诗学》第9期,2014年7月。
- 林景隆,〈生活的诗性复写--论杨佳娴散文作品的创作意识〉,《国文天地》第30卷第7期(总第355期),2014年12月。
- 赖俊儒,〈九〇年代女诗人创作美学研究-以杨佳娴、林婉瑜为研究对象〉,铭传大学应用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15年。
- 曾士翔,〈金女欲童:鲸向海、杨佳娴诗作与文学活动研究〉,国立中兴大学台湾文学与跨国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2016年。
- 欧阳良贞,〈新世纪台湾女性都市散文研究──以张惠菁、杨佳娴、黄丽群为例〉,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19年。
- 颜铭俊,〈“爱”的死亡预想--评析杨佳娴〈五衰〉〉,《葡萄园诗刊》第229期,2021年2月。
- 林宇轩,〈现代诗中象征技巧的建构:以杨佳娴为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第15卷第4期,2021年12月。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