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類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森丑之助(日语:森 丑之助/もり うしのすけ Mori Ushinosuke,1877年1月16日—1926年7月4日),又常以森丙牛、森为笔名发表文章,是一位生于日本京都五条室町的博物学家,最高学历为长崎商业学校肄业,18岁时以陆军通译身份到台湾,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将近三十年,直至1926年搭乘内台航路轮船途中失踪。其研究踏查范畴不仅止于台湾原住民、民俗物件、考古的人类学调查,于植物的采集与研究也多有涉略,是日本时代初期的台湾博物学家,也因为对于台湾原住民研究的热爱和贡献,被誉为“台湾蕃界调查第一人”。其所采集之标本,多藏于国立台湾博物馆。
森丑之助早年就读于长崎商业学校(今长崎市立长崎商业高等学校),16岁辍学离家,开始过著漂泊的生活。
1895年5月,以陆军通译身分前往台湾,实地研究台湾原住民;多次走遍台湾全岛,探访当地部落,收集不少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考古学、植物学、地理学资料并整理成书。有“台湾蕃通”、“台湾蕃社总头目”的称号。
1900年,森丑之助与鸟居龙藏在台湾山地进行人类学调查时,临时兴起攀登新高山的念头,在忍受两天几乎断粮的危机后,一行人越过塔塔加鞍部,经前峰、西峰,于4月11日早上登上其主峰。[1]同年十月,森氏经鸟居龙藏介绍,加入亚洲最早成立的人类学会东京人类学会[2]成为会员。[3]
1905年,总督府殖产局设立“有用植物调查科”,在台湾总督府官员暨植物学者小西成章的引介之下,森氏受聘为嘱托[4],担任植物采集工作,并在私底下持续进行蕃族调查;[5]1910 年川上泷弥所著《台湾植物目录》即是有用植物调查成果。1908年,总督府殖产局博物馆开馆后,任命森氏为“历史部”之一员,负责资料展陈与解说。[6]
明治四十二年(1909),台湾总督府临时旧惯调查会增设蕃族科,森氏受聘为三十位嘱托之一。[7]同一年,其妻森龙子生下长女森富美,然而迟至明治四十三年六月才与森龙子登记结婚。
1915年5月17日布农族拉荷·阿雷引发大分事件后,森丑之助倡议非镇压式的理蕃事业以及赋予原住民自治权的“蕃人乐园”,但未曾获得官方认同。1923年9月1日,由于关东大地震影响,存放在东京(西麻布)家中的大量台湾原住民相关资料和未出版的手稿毁于火灾。[8]
1926年7月,森氏自基隆港搭乘内台航路轮船“笠户丸”返日。行船途中,在7月4日失踪,船上仅留有鞋子、手表和雨伞等个人物品,并未留下遗书,享年49岁。[8]直至二战后的1947年,东京户政单位受理森富美提出的失踪通报,森氏户籍栏最终注明为“昭和8年7月4日确认业已死亡”。[9]
森氏对台湾人类学与原住民族研究贡献良多。森氏曾在〈台湾蕃族の调查に就いて〉一文中,提到自己进行田野时必做的六项调查内容:[10]
此外,1900-1901年森氏曾跟随小西成章学习植物学知识与标本采集方法,并在1906-1909年担任有用植物调查科嘱托期间,协助大量采集高山植物标本。中文植物学名冠上“森氏”或拉丁文学名含“morii”者至少20种,例如森氏栎(Cyclobalanopsis morii)、森氏当归(Angelica morii Hayata)、森氏菊(Dendranthema morii)、森氏蓟(Cirsium morii)、粗毛悬钩子(Rubus morii Hayata)、玉山耳蕨(Polystichun morii Hayata)等。[12]
森氏亦参与了台湾地理研究重要发现:1908年11月,在八个不同部落的原住民向导协助下,由蕃务本署主任技师野吕宁、测量嘱托志田梅太郎、蕃务嘱托森丑之助,共同组成新高山山脉定位之探勘、测绘的“南中央山脉探险调查队”,最终确认了新高山连峰并非中央山脉的附属支脉“南中央山脉”,而是一个独立的新高山(玉山)山脉。[13]
在评价方面,宫本延人赞其“早期台湾原住民研究的第一人”,鸟居龙藏亦认为森氏是“台湾蕃界调查第一人”。
日本小说家暨诗人佐藤春夫,曾在其《殖民地之旅》〈雾社〉(1925)一文中提到:“其后,再经过三天左右,我到台北。成了《台湾蕃族志》作者家里的客人。这次旅行,我受到这个人的帮忙最多。旅行的日程也是他亲手为我安排的。另外,把我介绍给S民政长官的,也是这位M氏(森丑之助)。他是一个隐姓埋名的好学之士,同时也是一个探险的实地踏查者,据说,对这个岛上的蕃山踏查,没有比他更深入的了,而且最令人吃惊与肃然起敬的,乃是他在踏查时,始终身不带寸铁。”
至2024年已知出版专著:
未公开刊行之专著:
其他待确定者:
至2024年已知出版之报纸、期刊、杂志、讲稿: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