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 (英语:Baseball ,日语、台语、韩语称为野球 ),为一种团体球类运动 ,由人数最少为9人的两支队伍在一个扇形 的棒球场 进行攻击与守备。棒球球员分为攻方 与守方 ,攻方球员利用球棒 将守方投掷的球击出 ,随后以逆时针方向沿着四个垒位进行跑垒 ,当成功回到本垒 就可得1分 ;而守方则利用手套将攻方击出的球接住 或透过传球,将攻方球员封杀 或触杀 出局 。比赛中,两队轮流攻守,比赛结束后,得分较高的一队会胜出;若双方得分仍相同,则进入延长赛 ;在延长赛中每一局规则均按照正规赛最后一个半局计算 ,在该局下半局结束后若分数有差距即结束比赛。延长赛在各国职业赛场上有不同规定,中华职棒大联盟 例行赛最多到12局(即延长三局),未能分出胜负即和局,美国职棒则是无限延长直至分出胜负。国际赛或总冠军,则视规定情况比赛至分出胜负。近年多国职棒采取突破僵局制,避免延长赛无限延长过久,其规则为当比赛进入延长时每半局开始即有一位跑者先进战二垒提高得分可能。
此条目页的主题是棒球运动。关于棒球运动所使用的球,请见“
棒球 (球) ”。
Quick Facts 最高管理机构, 起源 ...
Close
棒球起源于19世纪的英格兰 ,后流传到北美洲 ;在美国成为国民运动后,分别流传至中南美洲及亚洲东部;目前在中美洲 、日本 、韩国 、台湾 等地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而在美国近年该运动的人气则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棒球曾经在1992年至2008年为奥林匹克运动会 的正式项目,但之后被从正式项目中移除,自此之后并非每届举办;目前棒球的主要国际赛事是世界棒球经典赛 与世界棒球12强赛 ,在世界多个地区皆有职业棒球联盟,而美国职棒大联盟 被公认是世界强度最高的职业棒球联盟。
1744年的儿童书《小小口袋书》,显示一些人正在玩相似于棒球的游戏
棒球的起源 有许多种说法,曾经一般认为棒球是源自于绕圈球 ,这是一种流行于英国儿童间的一种运动。[ 1] [ 2] 近年的研究发现棒球和绕圈球都源自于凳球 。美国陆军 军官 阿布纳·道布尔迪 一度被认为是棒球的发明者,但其本人并未有明确的声明,而且有诸多的证据表明此说法不成立,因此此说法已被历史学家否定 [ 5] [ 6] 。已知最早提及到棒球的纪载是在1744年在英国出版的《小小口袋书 》,该作者为约翰·纽伯瑞 [ 8] ;1749年第一场被记载的棒球比赛出现在英国萨里 进行,当时腓特烈·路易 是该场比赛的球员[ 9] ,随后此形式的运动传到英属加拿大 [ 11] 。
1830年代初期北美地区开始流行棒球,在北美洲的第一场正式的棒球比赛是在1838年6月4日于加拿大安大略省 进行[ 13] ,1845年,亚历山大·卡特来特 出版另一部运动书,并详细的说明棒球规则,这是棒球最早的正式规则,而这份文件所记载的规则,已经符合大部份现代人对棒球的印象,是基于威廉·惠顿 在1837年修订俱乐部中的棒球规则[ 15] 。1846年6月19日,美国第一场有正式棒球比赛纪录的出现,比赛地点位于曼哈顿对岸的纽泽西 霍博肯 举行,但卡特来特率领的灯笼裤队以1-23不敌纽约九人队;南北战争 对棒球运动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棒球运动在美国北部流行程度胜于南部。即使在战争期间,仍有儿童棒球队,使棒球从战争前流行到战争后,成为全美国高度流行的运动[ 16] [ 17] 。
在1850年代中期,纽约都会区 开始流行棒球运动;在1856年,棒球运动成为美国全国性的运动;隔年,美国棒球员协会 成立,该协会在1867年禁止非裔美国人 参与,当年的种族平等意识 尚未发达。在1876年,国家联盟 成立;不久后黑人联盟 成立,但持续时间很短暂;国际棒球员协会 在1877年于加拿大 成立,以加拿大与美国的球队为主;在1893年,美国联盟 成立,由1885年成立的西部联盟 演变而来,此时美国有两个职业联盟,分别是国家联盟及美国联盟。美国联盟和国家联盟有一段时间是两两独立的状态,直到1903年整合为美国职棒大联盟 ,虽两个联盟仍有部分自主权,不过从此开始,每年两个联盟的冠军队伍会进行一场世界大赛 。在1919年世界大赛 ,发生了放水事件 ,这对美国的棒球圈造成了伤害,因此,隔年美国职棒大联盟设立了主席 职位,第一任主席由肯尼索·茂腾·蓝迪斯 担任;同年,黑人国家联盟 成立,该联盟运作到1931年;同时期的东部有色人种联盟 在1923年成立,该联盟运作到1928年。
相较于现代,20世纪初期处于死球时代 ,得分相对偏少,投手 较具有主宰力;随后,美国职棒大联盟严格规范球的尺寸,并禁止投手在球上涂抹 违禁的物质,使进攻方得分相对提高。在1930年前后,圣路易红雀队 经理布兰奇·里基 投资了数个小联盟球队 ,设立了全球第一个棒球农场系统 球队。之后新的黑人国家联盟 在1933年成立,在四年后黑人美国联盟 成立;在1939年,少年棒球联盟 成立[ 32] 。
在1940年代初期,太平洋战争 的爆发导致了球员短缺,并使部分小联盟球队解散;在此期间,菲利普·奈特·里格利 成立了全美女子棒球联盟 ,这让棒球能平等的发展[ 33] ;随着种族平等的意识上升,各联盟逐渐接纳非裔美国人的加入,杰基·罗宾森 是第一位在美国职棒大联盟出场的非裔美国人,他在1945年被布鲁克林道奇 签下,并在1947年首次于美国职棒大联盟出赛,此后拉丁美洲的球员也陆续在美国职棒大联盟出赛[ 37] 。
古巴 第一个棒球联盟在1878年成立,多明尼加 在1912年也举办了全国性的棒球比赛;在战间期 ,世界各地有许多的棒球联盟相继成立,包括1922年成立的荷兰棒球联盟 、1934年成立的墨西哥棒球联盟 及1938年成立的波多黎各职业棒球联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许多拉丁美洲的国家都建立自己的棒球联盟,其中以委内瑞拉 及多明尼加较为突出。
在日本 福冈市 的福冈巨蛋
在1870年代,棒球由美国人传入日本 [ 43] ,随后棒球也成为该国的国民运动[ 44] ,不仅日本本土,当时的殖民地朝鲜半岛 和台澎群岛 也流行棒球[ 45] [ 46] ,日本第一个职业棒球联盟在1936年成立,该联盟至今被认为是世界第二高强度的职业棒球联盟[ 47] ,在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失去的朝鲜和台湾两个殖民地仍然持续的流行棒球,分别在1982年和1990年成立了各自的职棒联盟。
棒球曾经是奥林匹克运动会 的正式比赛项目,但在2005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宣布棒球自正式项目中移除,理由是参与的国家太少和美国职棒大联盟的球员未能参加。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 上棒球运动曾短暂回归,但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棒球运动再次被取消。[ 50]
美国职棒大联盟 是普遍认为世界最高水准的职棒联盟。美国职棒大联盟与世界棒垒球总会 为在全球推广棒球和使棒球重返奥运会而举办了世界棒球经典赛 ,于2006年3月举行首届比赛[ 51] ,最近一届比赛是2023年,由日本队夺得冠军。[ 52]
球员守备位置与代号:(1)投手 (2)捕手 (3)一垒手 (4)二垒手 (5)游击手 (6)三垒手 (7)左外野手 (8)中外野手 (9)右外野手
球队的人数会因主办方的规定有所不同,像是美国职棒大联盟 就允许各队登录26名球员,以下是比较典型的角色:[ 53]
8名各位置的先发野手。
5名轮值的先发投手。
7名替补投手,包括胜利组与败战处理组。
1名替补捕手。
5名替补野手。
世界上大多数职业棒球联盟都设立指定打击,包括中华职棒 及美国职棒大联盟[ 54] :78 [ 55] ,但少数的职业棒球联盟或层级较低的比赛不使用指定打击,包括日本中央联盟 [ 56] 。
教练是比赛中球队的决策者,每场比赛前决定各守备位置的先发球员及先发打序,在比赛中进行球员替换及战术的使用;每支球队会由数名教练来协助球员的训练;在职业棒球比赛中,会由两名跑垒指导教练分别站在一垒及三垒附近的界外区,负责引导跑垒员的跑垒[ 57] 。在棒球的教练与其他团队运动的不同之处,是教练通常会穿著与球员相同的球衣[ 58] 。
每场比赛会有1至6名裁判,根据场上的状况进行判决;在本垒后方会有一名裁判,称为主审 ,能清楚的看到投手投球的进垒点,做出好球 或坏球 的判决;在其他垒包也会设置裁判,称为垒审 ,判决跑垒员的安全上垒或出局[ 54] :123—129 。以美国职棒大联盟为例,一般例行赛会有4名裁判,在季后赛会设置左线审与右线审,共计6名裁判[ 60] 。
手套和球棒
棒球有三项基本配备,分别是球、手套及球棒[ 62] [ 63] [ 64] ,球大约是成年人拳头的大小,在防守的时候,守备员会穿上手套 ,进攻的时候击球员会使用球棒 击球 ;在部分业馀棒球比赛中,可以使用金属 制造的球棒击球;不过在职业棒球 的比赛中,球员仅可使用木制的球棒;另外,为了避免受伤,捕手及主审 会穿著可保护头部、脸部、肩膀及胸、腹、膝等部位的护具,击球员需戴上头盔 [ 65] [ 54] :5—12 。球衣联盟也有规定。
棒球比赛每场比赛的局数依主办方而定,每一局分上、下两个半局,每场比赛每队会有9名先发选手(如有指定打击 则多一位),每个半局轮流作为进攻方或防守方,到指定局数结束后,分数较多者为胜。若平手则进行延长赛,延长赛以一局为单位,部分比赛采突破僵局制 ,若无和局规定,则比到该局结束时分数不同为止。此外,若先攻方完成所有的进攻局数时分数仍然落后,则比赛结束;有些比赛可因分差过大或天候恶劣而提前结束。各队可在比赛中替换球员,但被替换的球员该场比赛不得再上场[ 65] [ 54] :全 。
在比赛中,进攻方每次由一名击球员 上场打击,防守方有9名守备员(含投手)上场守备;击球员的任务是将球击出之后,从本垒 起跑,采逆时针方向,经过一垒、二垒和三垒,最终回到本垒,来取得分数;守备员的任务是每局抓三个出局数并阻止得分。
投手向击球员投球时,投在好球带 的位置或击球员挥击,视为“好球”(英语:Strike ),反之视为“坏球”(英语:Ball );如果第三次好球 击球员没有击中且捕手在球落地前接住球(三振 ,两好球后触击 短打造成的界外球,视为第三好球,打者判定三振,且属死球,垒上跑者不得进垒)、或击出的球在界内没落地前被防守方接到(接杀 )、或被守备员持球碰到 (触杀 )、或在守备员先持球碰触一垒垒包(封杀),或第三次好球击球员没有击中且捕手未能在球落地前接住球,但在击球员碰触一垒垒包前守备员先持球碰触一垒垒包,击球员便被判出局(英语:Out )。以上情况之外,击球员可上垒,成为跑垒员 。
界外球 :击球员在未达两次好球时击出界外球则视为好球,两次好球时击出界外球则不纪录。
全垒打 :若击球员击出的球,在界内范围内未落地的情况下越过外野的墙 ,则击球员和跑垒员依序通过垒包回本垒得分,纪录上为全垒打 。
保送 :若投手对击球员投出四次坏球 ,击球员自动上垒,称为“四坏球保送”。若投手投球击中击球员为死球 ,击球员自动上垒,称为“触身球保送 ”。
当击球员成为跑垒员后,可选择继续进垒或停止进垒。当击球员出局或跑垒员留在垒包上时,下一位击球员要上场打击。跑垒员可以在任何时刻推进;若前面没有空者的垒包,该跑垒员会进入强迫进垒 的状态,即击球员击出的球落到界内后须前进一个垒包,此时若守备员先持球碰触跑垒员欲前进的垒包,跑垒员会出局;若击球员击出的飞球未落地而被接到,所有跑垒员会进入强迫回垒的状态,此时若守备员先持球碰触跑垒员原先的垒包,跑垒员会出局;若不符合强迫进垒或强迫回垒的情况,守备员须在跑垒员碰触垒包前持球碰触到跑垒员,跑垒员才算出局。
进攻方有三人出局之后,该局的进攻结束,双方交换进攻和防守[ 65] [ 54] :全 。
在棒球比赛中,左投手对左击球员时的被打击率通常比面对右击球员时低,同样的,右投手对右击球员时的被打击率通常比面对左击球员时低[ 66] ;这对教练的安排会有影响,进而做出对己方较有利的调度,例如对手派出左投手先发 ,教练在排先发打序时会多排一些右击球员先发;当在比赛后段,对手派出右投手替补,教练可能会让左击球员上场代打 。另外,当比赛后段球队取得领先时,教练可能会让守备能力较好的野手上场守备,顶替原本不太可能再上场击球的野手[ 67] 。
在棒球比赛中,投手会依球路 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握法,然后将球投向本垒板,有些球会在本垒板前产生变化[ 68] ;投手有四种基本的球路,分别是快速球 、变速球 、曲球 及滑球 [ 69] ,每个投手都会有各自擅长的球路;通常,投手在投球前,捕手会指定投手的球路及投球的位置。当垒上的跑垒员离垒过远时,投手可以传往跑垒员所在的垒包,此为牵制 ,以降低跑垒员盗垒 的可能性[ 71] ;但如果投手的牵制动作不当,就会被宣告投手犯规 ,垒上的跑垒员可推进一个垒包[ 72] ;若捕手认为跑垒员高机率有盗垒的打算,捕手可能会要求投手故意投明显偏高的坏球 ,借此方便抓跑垒员。针对有攻击倾向的击球员,守备方可能采取特殊的守备部阵,应对击球员的习性。
当一垒有跑垒员时,攻击方可能会用打带跑 战术使一垒的跑垒员上二垒 ,以求一支安打就能使跑垒员得分[ 75] ;此外,攻击方可能会用牺牲短打 的战术,透过击球员的触击 使一垒上的跑垒员上二垒。当未满两人出局且三垒有跑垒员时,击球员可能会尝试打高远飞球,即便出局也有构成高飞牺牲打 的可能,使三垒上的跑垒员回本垒得分;此外,攻击方可能会用强迫取分 的战术,透过击球员的触即使三垒上的跑垒员回本垒得分。为了增加上垒的机率,当坏球次数多于好球次数达两次时,击球员会采取消极出棒,争取保送 的可能。
棒球球场规格
棒球场通常是每边九十英尺的正方形场地,每一个角各放一白色包垫,就是垒包,由本垒以逆时针方向,分别是一垒、二垒和三垒,一二三垒是由正方形胶皮所制造的垒包,而本垒与其他三个垒包不同,是由五边形白化橡胶板制成。在内野与外野之间会有界线,以内的区域,称为内野 ,通常会铺上红土;反之称为外野 ,通常为草皮;本垒往一垒和三垒方向各有边线延长,所包括的区域,就是界内[ 65] [ 54] :2—4 。
虽然棒球场的规格相对没有固定的尺寸,但为了公平,各棒球联盟会限制尺寸;投手板离本垒距离为60英尺6英寸(18.44米),垒包距离为90英尺(27.43米)[ 65] [ 54] :2—4 。美国职棒大联盟 于1958年规范在其新建的球场左右外野的距离应有325英尺(99.06米)以上,中外野为400英尺(121.92米)以上,但是没有规定左右两边的规格相同
[ 78] 。
棒球与其他的团队运动有所不同,其他团队运动多数会有时间的限制,但是棒球是九局制所以没有时间限制。棒球比赛中个人的能力对局面的影响不如在其他运动中显著[ 80] ,该项团队运动中场地的差异较大等;板球 是一项与有许多与棒球相同的元素的运动。[ 82]
在有时间限制的团队运动、例如足球、篮球等运动中,领先的一方会放慢节奏,减少落后的一方追分的机会;但棒球通常没有设定时间,领先方通常在抓到最后一个出局数前不会被宣判获胜[ 83] [ 84] 。自从职业棒球成立以来,比赛中消耗的时间不断地增加,9局往往是职棒比赛正规的局数,以美国职棒大联盟为例,在20世纪初,一场比赛平均只要一个半小时,但到1960年球季 时增加至2小时38分[ 85] ;在1997年球季 ,美国联盟及国家联盟的比赛时间分别为2小时57分及2小时47分[ 86] ;虽然比赛时间在2004年球季 缩短至2小时45分[ 85] ,但在2014年球季 时的平均比赛时间已经超过三小时[ 87] ;比赛时间增加的原因归咎于电视广告 的时间增加、投手投球的变化多、比赛的节奏变慢及击球员频繁的将球击成界外球等[ 85] [ 86] ;在2016年季后赛 ,正规九局的平均比赛时间为3小时35分,相较于2014年 增加了21分钟[ 88] 。
在其他职棒联盟也遇到了这种状况,中华职棒 在2020年球季 的平均比赛时间为3小时33分;在2022年球季 于球场装上计时器 ,投手需在无跑垒员的情况下,在20秒内将球投出,击球员则需在计时开时前10秒进入击球区,借此惩处花太多时间的投手及击球员[ 89] ;美国职棒大联盟在2023年球季 也采许了上述措施,投手需在无跑垒员的情况下,需在15秒内投出,垒上有跑垒员时则是20秒,击球员需在投手的计时剩馀8秒时告知投手。[ 90]
虽然棒球是一项团队运动,但个别球员经常受到关注,比如知名日本棒球明星大谷翔平 。虽然有时会有对球员的认可与掌声,但棒球有时让球员感到冷酷无情[ 91] ,因为投手每一次投球都是与击球员一对一的对决。在场上,投手、击球员与外野手皆较少有与队友的配合 [来源请求] ,虽然教练可向击球员及跑垒员下达战术,但执行程度与效果则属个人的行为;而棒球统计 又能检视个人的成绩好坏,这增加了个人焦点的效果。[ 80]
在美国 麻萨诸塞州 波士顿 的芬威球场
与较多数的团队运动不同,棒球场地的差异性相对较大;虽然美国职棒大联盟及小联盟有规定,在1958年6月以后兴建的球场,左外野及右外野的全垒打墙 与本垒至少要有325英尺,离本垒最远的全垒打墙至少要有400英尺[ 93] ,但有些球队没有按照这个要求,例如休士顿太空人队 的主场美粒果球场 ,左外野的全垒打球距离本垒只有315英尺[ 94] ;在波士顿红袜队 的主场芬威球场 ,左外野的全垒打墙绿色怪物 ,距离本垒只有310英尺,但该球场于1912年兴建,不适用于此规定。
同样的,棒球没有界外区域的限制,当击球员及出界外飞球时,同一个落点可能有些球场守备员能接,有些球场守备员不能接;当击球员击出贴者边线的滚地球时,球在通过垒包后转向界外,在部分的球场球因界外区太小会弹回界内区,若外野手反应不及容易则形成场内全垒打 [ 98] ;球场的地面是不受限制的,尽管大多数的球场是使用天然草皮,但有部分的球场是使用人工草皮;而每个球场的红土覆盖区都不尽量同,有的球场是只有垒包附近使用红土,有的球场是内野全用红土;有些是室内棒球场 ,较高的飞球会击中球场的屋顶[ 99] [ 100] ;虽然足球也类似的差异,但因足球场的界外区比较不会影响到比赛,所以在影响的程度比较小。
球场的气候及海拔,也会影响到球的飞行,像是在美国职棒科罗拉多落矶队 的主场库尔斯球场 ,因考量到海拔高度达1610公尺,空气稀薄而击球 的飞行距离较远,故全垒打墙离本垒板的距离较其他球场远;此外,有些球员会因主场球场的特性影响到生涯成绩,在全垒打墙附近落点的飞球,会有有些飞球在这个球场会在全垒打前区域 被守备员接杀,但在其他球场会形成全垒打的情况,这使球队也会依主场球场的特性挑选适合的球员[ 102] 。
由于棒球易受天候的影响,当时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记者乔治·汉考克 在1887年时衍伸出了“室内棒球”;但在不久后,又移到室外进行[ 103] ;有很长一段时间这项运动没有固定的名称,出现包含“女孩球”、“软球”等名称[ 104] ,直到1930年代才比较固定,称呼为“垒球”[ 105] 。之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棒球与垒球彼此是独立的运动项目
,其管理机关分别为国际棒球总会及国际垒球总会,到2005年,这两项运动没有被列入伦敦奥运 的比赛项目[ 106]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讨论该两个项目合并的可能性[ 107] ,到2013年,国际棒球总会及国际垒球总会合并为世界棒垒球总会 [ 108] 。
职业棒球联盟比起其他职业运动联盟更需要统计,每一个打席的纪录与其他打席不太相关,且每一个打席可能的结果比较少;在19世纪后期,出生自大英帝国的前板球运动员亨利·查德威克 开发了棒球比赛纪录表 及多项棒球指标,对往后的棒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他被誉为棒球统计之父;在1920年代,许多棒球的球评开始使用他的棒球指标。现今,许多棒球联盟都进行的数据统计,供以球队的管理阶层参考[ 111] 。
基础数据如下:[ 112] [ 65] [ 54] :130—179
得分 (Run,R),击球员将投手投出的球击出到界内,使跑垒员依序从一垒、二垒、三垒到本垒,每个跑垒员完成此动作时得1分。
安打 (Hit,H),击球员把投手投出来的球击出到界内,使击球员本身能至少安全上到一垒的情形。
失误 (Error,E),防守球员有机会处理而未确实处理该击球员所击出的球,一般通称为失误。
野手数据如下:[ 65] [ 54] :130—179 [ 112]
打击率 (Batting Average, AVG),安打数
÷
{\displaystyle \div }
打数,打击率代表一位击球员能击出安打的机率,是棒球最原始简单的数据之一。
打点 (Run Batted In,RBI),击球员借由每次打席使垒包上的跑垒者或击球员本身跑回本垒得分。
上垒率 (On-Base Percentage, OBP),(安打+四坏保送+触身球 )
÷
{\displaystyle \div }
(打数+四坏保送+触身球+高飞牺牲打 ),上垒率代表一个球员能够上垒的能力。
长打率 (Slugging Percentage, SLG),垒打数
÷
{\displaystyle \div }
打数,意义是击球员每个打席所能推进的垒包数,数字越高越好。
整体攻击指数 (On-Base percentage Plus Slugging percentage, OPS),把上垒率跟长打率加在一起,成为评估球员攻击能力,是现代棒球最重要的数据之一。
纯长打率 (Isolated Power, IsoP), 把长打率减掉打击率用以评估球员的纯长打力。通常数值达到0.2以上就可视为有优异的长打能力。
盗垒率 (Steal Base,SB),盗垒 成功
÷
{\displaystyle \div }
盗垒数,盗垒率代表著一位跑垒员的盗垒成功率。
RF(Range Factor)=(刺杀数 + 助杀数)
÷
{\displaystyle \div }
(防守局数
÷
{\displaystyle \div }
9):平均九局守备方可以制造多少个比赛出局数。
投手数据如下:[ 65] [ 54] :130—179 [ 112]
防御率 (Earned Run Average, ERA),(自责分
÷
{\displaystyle \div }
局数)
×
{\displaystyle \times }
9,投手平均每九局丢掉的自责分 ,为投手压制失分能力之指标,越低越好。
三振率 (Strikeouts per 9 Innings Pitched, K/9IP,简称“k9值”),每九局三振 多少击球员,是投手控球能力的指标,越高越好。
保送率 (Base on Balls per 9 Innings Pitched, BB/9IP),每九局保送多少击球员,是投手控球能力的指标,越低越好。
WHIP ,(被安打+保送)
÷
{\displaystyle \div }
局数,平均每局让对手非以失误上垒的人次,是投手投球稳定性的指标,越低越好。
滚飞比 (GO/AO),滚地球出局
÷
{\displaystyle \div }
飞球出局,使击球员以滚地球出局数较多,此投手称为滚地球投手;反之,称为飞球投手;滚飞比越低的投手,被击出长打率会高于滚飞比高的球员。
世界性国际赛:
职业棒球 :
机构:
列表:
相似运动:
Miller, Doug. 匹茲菲爾德:小城市,棒球大鎮 .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5-08-02 [2009-02-0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6-03-21) (英语) .
Lesko, Jeneane. League History . All-American Girls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Players Association. 2005 [2009-01-2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7-24) (英语) .
赤石恵一(2013).“日本野球事始”‘日本英学史学会报’129,4.
Edelman, Robert (编). Baseball's Global Diffusio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Sports History.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206. ISBN 9780197520956 (英语) .
曾文诚、盂峻玮,《台湾棒球王》,我识出版社,2004年6月
See, e.g., 国民队最终确定25人名单 . Washington Nationals/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04-04 [2009-04-2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7-14) (英语) .
2023棒球規則 (PDF) . 中华职棒大联盟全球资讯网. [2023-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3-04-29).
Ringolsby, Tracy. 越來越多比賽使用指定打擊 .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16-01-20 [2018-04-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8-27) (英语) .
Walfoort, Cleon, "Most 'Signs' Given by Coaches Are Merely Camouflage", Baseball Digest , December 1960 – January 1961, pp. 47–49.
"The Fans Speak Out" [Baseball Digest staff], Baseball Digest , August 1999, pp. 9–10; 指定打擊的官方规则/3.00——比赛预赛(规则3.15) (PDF) .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04-27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9-05-20) (英语) .
官方规则/9.00—裁判 (PDF) .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02-18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9-02-24) (英语) .
中華民國棒球規則 (PDF) . 中华民国棒球协会. [2023-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3-04-29).
See, e.g., Davis, Hank, Small-town Heroes: Images of Minor League Baseball (Univ. of Iowa Press, 1997), p. 186.
McCarver, Tim; Peary, Danny. Tim McCarver's Baseball for Brain Surgeons and Other Fans: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Game So You Can Watch It Like a Pro. Random House. 2013: 71, 272–273. ISBN 9780307831774 (英语) .
Balk .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18-04-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25) (英语) .
McCarver, Tim; Peary, Danny. Tim McCarver's Baseball for Brain Surgeons and Other Fans: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Game So You Can Watch It Like a Pro. Random House. 2013: 71, 272–273. ISBN 9780307831774 .
Mount, Nicholas James, "Team Sports", in Encyclopedia of Time , ed. Samuel L. Macey (Taylor & Francis, 1994), pp. 588–590: p. 590.
Eastaway, Rob, What Is a Googly?: The Mysteries of Cricket Explained (Anova, 2005), p. 134.
Greenfield, Jeff. 午夜棒球 . Time. 1998-07-13 [2009-02-0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7-09-30) (英语) .
David Levinson & Karen Christensen (编). Encyclopedia of World Sports. London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71–73. ISBN 0-19-512778-1 (英语) .
Bjarkman, Peter C. Diamonds Around the Globe: The Encyclopedia of International Baseball. Greenwood. 2004. ISBN 978-0-313-32268-6 . OCLC 58806121 .
Block, David. Baseball Before We Knew It: A Search for the Roots of the Game .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5. ISBN 978-0-8032-6255-3 . OCLC 70261798 .
Burgos, Adrian. Playing America's Game: Baseball, Latinos, and the Color Line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2007. ISBN 978-0-520-25143-4 . OCLC 81150202 .
Burk, Robert F. Never Just a Game: Players, Owners, and American Baseball to 1920.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1. ISBN 978-0-8078-4961-3 . OCLC 28183874 .
Charlton, James (编). The Baseball Chronology: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Game of Baseball . Macmillan . 1991. ISBN 978-0-02-523971-5 . OCLC 22704314 .
Clarke, William Jones & Fredrick Thomas Dawson. Baseball: Individual Play and Team Play in Detail . Charles Scribner's Sons . 1915. OCLC 2781766 .
Gmelch, George. Baseball Without Borders: The International Pastim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6. ISBN 978-0-8032-7125-8 . OCLC 64594333 .
González Echevarría, Roberto. The Pride of Havana: A History of Cuban Basebal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1. ISBN 978-0-19-514605-9 . OCLC 46601626 .
Guttmann, Allen. Sports: The First Five Millennia.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2007. ISBN 978-1-55849-610-1 . OCLC 5912442808 .
Guzzo, Glenn. The New Ballgame: Baseball Statistics for the Casual Fan . ACTA. 2007. ISBN 978-0-87946-318-2 . OCLC 123083947 .
Keri, Jonah (编). Baseball Between the Numbers: Why Everything You Know About the Game Is Wrong. Basic. 2007. ISBN 978-0-465-00547-5 . OCLC 77795904 .
Koppett, Leonard. Koppett's Concise History of Major League Baseball . Carroll & Graf. 2004. ISBN 978-0-7867-1286-1 . OCLC 54674804 .
Kte'pi, Bill. Baseball (Amateur). Rodney Carlisle (编). Encyclopedia of Play in Today's Society, Volume 1. SAGE. 2009. ISBN 978-1-4129-6670-2 . OCLC 251215353 .
Lewis, Michael M. 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 . W. W. Norton . 2003. ISBN 978-0-393-32481-5 . OCLC 54896532 .
Mahony, Phillip. Baseball Explained . McFarland Books. 2014. ISBN 978-0-7864-7964-1 . (原始内容 存档于August 13, 2014).
Mandelbaum, Michael. The Meaning of Sports: Why Americans Watch Baseball, Football, and Basketball and What They See When They Do . PublicAffairs. 2005. ISBN 978-1-58648-330-2 . OCLC 55539339 .
McNeil, William. Baseball's Other All-Stars: The Greatest Players from the Negro Leagues, the Japanese Leagues, the Mexican League, and the Pre-1960 Winter Leagues in Cuba, Puerto Rico, and the Dominican Republic . McFarland. 2000. ISBN 978-0-7864-0784-2 . OCLC 42976826 .
Morris, Peter. Level Playing Fields: How the Groundskeeping Murphy Brothers Shaped Baseball.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7. ISBN 978-0-8032-1110-0 . OCLC 70884952 .
Porterfield, Jason. Baseball: Rules, Tips, Strategy, and Safety . Rosen. 2007. ISBN 978-1-4042-0991-6 . OCLC 67773742 .
Powers, Albert Theodore. The Business of Baseball . McFarland. 2003. ISBN 978-0-7864-1426-0 . OCLC 50866929 .
Puhalla, Jim; Jeff Krans; Mike Goatley. Baseball and Softball Fields: Design, Construction, Renovation, and Maintenance . John Wiley & Sons . 2003. ISBN 978-0-471-44793-1 . OCLC 50959054 .
Rader, Benjamin G. Baseball: A History of America's Game 3rd.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 2008. ISBN 978-0-252-07550-6 . OCLC 176980876 .
Riess, Steven A. City Games: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Urban Society and the Rise of Sports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1. ISBN 978-0-252-06216-2 . OCLC 23739530 .
Rudel, Anthony J. Hello, Everybody!: The Dawn of American Radio . Houghton Mifflin. 2008. ISBN 978-0-15-101275-6 . OCLC 192042215 .
Schwarz, Alan. The Numbers Game: Baseball's Lifelong Fascination with Statistics. Thomas Dunne. 2004. ISBN 978-0-312-32222-9 . OCLC 54692908 .
Stallings, Jack; Bob Bennett (编). Baseball Strategies: Your Guide to the Game Within the Game . American Baseball Coaches Association/Human Kinetics. 2003. ISBN 978-0-7360-4218-5 . OCLC 50203866 .
Sullivan, Dean (编). Early Innings: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Baseball, 1825–1908 .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7. ISBN 978-0-8032-9244-4 . OCLC 36258074 .
Terry, Thomas Philip. Terry's Mexico: Handbook for Travellers 2nd rev. Gay and Hancock, Houghton Mifflin, and Sonora News. 1911. OCLC 7587420 .
Thurston, Bill. Coaching Youth Baseball: A Baffled Parents Guide . McGraw-Hill. 2000. ISBN 978-0-07-135822-4 . OCLC 43031493 .
Tygiel, Jules. Past Time: Baseball as Histor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19-508958-5 . OCLC 42290019 .
Votano, Paul. Stand and Deliver: A History of Pinch-Hitting. McFarland. 2013. ISBN 978-0-7864-1588-5 . OCLC 52047315 .
Zimbalist, Andrew.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Baseball?: The Revolutionary Reign of Bud Selig . John Wiley & Sons. 2007. ISBN 978-0-470-12824-4 . OCLC 62796332 .
Zoss, Joel. Diamonds in the Rough: The Untold History of Baseball .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4. ISBN 978-0-8032-9920-7 . OCLC 54611393 .
Dickson, Paul. The Dickson Baseball Dictionary , 3rd ed. (W. W. Norton, 2009). ISBN 0-393-06681-9 .
Fitts, Robert K. Remembering Japanese Baseball: An Oral History of the Gam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0-8093-2629-9 .
Gillette, Gary, and Pete Palmer (eds.). The ESPN Baseball Encyclopedia , 5th ed. (Sterling, 2008). ISBN 1-4027-6051-5 .
Peterson, Robert. Only the Ball Was White: A History of Legendary Black Players and All-Black Professional Tea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970]). ISBN 0-19-507637-0 .
Reaves, Joseph A. Taking in a Game: A History of Baseball in Asia (Bison, 2004). ISBN 0-8032-3943-2 .
Ward, Geoffrey C., and Ken Burns . Baseball: An Illustrated History (Alfred A. Knopf, 1996). ISBN 0-679-4045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