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梵天

印度教的神明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梵天
Remove ads

梵天天城体梵文ब्रह्माBrahmā)是古婆罗门教神话中的创物主、现今印度教所崇信的神灵之一,因佛敎文献中将其居所大梵摩天Mahābrahmādeva)称为“梵天”并以此代指之一事而得名,其为古婆罗门教教义中三大主神之一,祂与毗湿奴湿婆齐名并合称“三相神”,其形象后来成为佛敎神话中大梵天王的形象的原型。梵天的坐骑为孔雀(或天鹅),配偶为智慧女神萨拉斯瓦蒂辩才天女,是由梵天所造生出来的,著名梵天之子达刹众生之主之首生于梵天之右拇指,其妻钵罗苏底(梵Prasu^ti )生于梵天之左拇指。

事实速览 梵天, 其他名称 ...

在古婆罗门教教义中,梵天是万物的本原“”(Brahman) 的具象化形式之一,下梵是祂藉以造创万物的原理。“梵”是将原文发音“Brahman”的梵语翻译过来的中文译音,在古婆罗门教兴盛时期,梵天非常受到众人重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因此在婆罗门教兴起之后,在神话中,祂的地位逐渐下降,沦为因虔诚地崇拜克里希那神一事而得以成为一个世间的最高掌管者的普通生灵[1],不再与湿婆及毗湿奴平起平坐。目前全印度几万座印度教寺庙当中专门被用来崇拜梵天的寺庙十分少见,现存最有名的专门被用来崇拜梵天的地方位于拉贾斯坦邦城镇普斯赫卡尔,居住在其他各地的印度教信奉者大多崇拜湿婆、毗湿奴、提毘游乐母等地位崇高的素罗(Sura)。

Remove ads

背景简介

梵文语法里,“ब्रह्मा”(brahmā)是泛称中性词“brahman”的主格单数型。梵天在马来语泰语里分别称为“Berahma”和“Phra Phrom”。在《吠陀经》和《往世书》里,梵天不常介入三恶道,宣扬真理和祝福诸众胜过一切法门。另外梵天又被视为“”的创造者。古印度相信梵文字母是由梵天创造的[2]

根据《梵达往世书》的记载,梵天是自我诞生的,没有母亲。一说在宇宙肇始之际,梵天在毗湿奴肚脐上的莲花上自行诞生。这也解释了梵天的另一个名字“Nabhija”(意味“从肚脐生出来的”)的来历。另一个神话故事则声称梵天是从漂流在水上的一颗金卵中诞生的,因此梵天又被称为“Hiranyagarbha”(“金卵”的意思)。最后,金卵的剩馀部份则扩张成宇宙。由于他是在水中诞生的,因此他又被称为“Kanja”(意味“在水中诞生的”)。一个说法声称梵天是首要创物主婆罗含摩原质(Prakrti)或摩耶(Maya)的儿子。

在宇宙创造之时,梵天创造出十一位生主,根据《摩奴法典》叙述,他们分别是Marici、Atri、Angiras、Pulastya、Pulaha、Kratuj、Vashishta、Pracetas、Daksha、Bhrgu以及Narada,据信是人类的祖先[来源请求]。同时,梵天也创造出七位圣哲(Saptarishi),共同协助宇宙之创造。由于梵天所创造的生主和圣哲都是从他的精神而非肉体生出来的,因此他们被称为“心灵之子”。

Thumb
哈勒比德一所寺庙中的梵天神像。
Thumb
毗湿奴和吉祥天女坐卧在巨蛇舍沙的身上,而从毗湿奴肚脐生长出来的莲花则诞生了梵天。
Remove ads

形象传说

Thumb
手绘的梵天像

梵天的传统形象乃四颗头、四张脸以及四只手臂,口中不断地诵读《吠陀经》。特别在北印度,他常常有著一绺白胡须,代表他几近永恒的存在。不像其他印度教神祇,梵天的手中通常没有任何武器;但他的一只手握有一支汤匙型的权,代表著将神圣的酥油滴入自我牺牲的火柴堆。他的一只手拿著一个水壶(有时是装著水的椰子壳),壶中的水代表万物初始,涵盖一切。梵天也拿著一串念珠,是他计算宇宙时间流逝的计时器。此外他也拿著象征神圣的《吠陀经》或与代表纯净的莲花。梵天的坐骑是一只孔雀(一说天鹅)。在印度教里,凡是孔雀坐骑的天神皆是三相神,代表著天生能分辨善恶,继而扬善弃恶。

有一个古印度神话故事讲到梵天四个头颅的由来。梵天创造一个女神,名唤莎塔如帕英语Shatarupa,之后却开始迷恋这位拥有无双美貌的女神,因莎塔如帕觉得不妥,于是经常转到梵天的左面、右面、后面甚至飞到上面,以避开梵天的目光。为了方便凝视莎塔如帕,原本一张脸的梵天遂长出五张脸来,拥有五个首级。后来梵天与湿婆因故争执,在盛怒之下,湿婆用额头上的第三只眼放射出来的火焰,烧向了梵天朝上方看的那一面,并用左姆指的指甲割下那颗首级,于是梵天剩下现在所常见的四张脸。[3]

另一个讲到梵天四个头颅的神话来历。梵天原来有五个头,事因于毗湿奴问梵天谁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创造者。梵天答“我即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创造者”,因此毗湿奴也应该崇拜他。梵天的话令湿婆大怒,因为湿婆认为祂才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创造者,愤怒的湿婆化身为“陪胪”(Bhairava,意为“恐怖的杀戮者”),在盛怒之下,湿婆用额头上的第三只眼放射出来的火焰,烧向了梵天朝上方看的那一面,并用左姆指的指甲割下了那颗首级,于是梵天只剩下现在所常见的四张脸。虽然发生梵天跟湿婆不和的事件,但最终梵天跟湿婆还是和好如初[4]

Remove ads

形象象征

  • 四只手臂: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也象征心灵(右后方手臂)、智慧(左后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 吠陀经:语言的一切。
  • 黄金:象征活跃在宇宙中,而金脸则代表梵天在创造宇宙时是处于活跃状态的。
  • 孔雀(或天鹅):象征辨别力,是梵天的座骑。
  • 王冠:象征最高地位。
  • 莲花:皇座。
  • 胡须:长有黑色或白色的须象征智慧的永恒成长。包括了鬓、髯、髭。 
  • 四张脸:慈、悲、喜、舍。

供奉传布

印度主要供奉地点

Thumb
位于拉贾斯坦邦普斯赫卡尔梵天寺庙
Thumb
四张脸的梵天塑像(四面佛

虽然梵天在印度教里是三位主神的其中一位,但少有印度教徒实际崇拜他。今天的印度有好几万座寺庙供奉三位主神之二的毗湿奴湿婆,但供奉梵天的寺庙并不多见,现存最有名的梵天寺庙位在拉贾斯坦邦城镇普斯赫卡尔。到了一年一度的月圆之夜英语Kartik Poornima(10-11月间)时,人们便会开始为梵天而欢庆一番,上千名朝拜者会蜂拥至梵天寺庙旁的圣湖普须卡湖英语Pushkar lake进行沐浴。至于普须卡以外的的梵天寺庙,则以逆时针的方式按印度地理位置分述如下:

1.北印度地区:喜马偕尔邦库鲁县的县治库鲁

2.西北印地区:拉贾斯坦邦巴尔梅尔县巴洛特拉阿所特拉英语Asotra古吉拉特邦的城镇克德布拉哈玛也有梵天的塑像、古吉拉特邦萨巴坎塔县的县治凯德布拉赫马

3.西印度地区:孟买附近的纳拉索帕拉地区也发现了高约1.8公尺的梵天塑像。果阿邦索托利英语Sattari乡的布拉哈玛·卡尔玛利(Brahma-Karmali)

4.西南印地区:喀拉拉邦希鲁拿伐亚英语Thirunavaya。在九夜节英语Navratri期间,人们前往希鲁拿伐亚的梵天寺庙祭祀与庆祝。

5.东南印地区:坦米尔纳德邦坦加布尔县库姆巴科纳姆、坦米尔纳德邦大城蒂鲁吉拉帕利附近的希鲁帕图尔(Thirupattur)。这间庙也是圣哲夫亚克拉帕萨(Vyakrapatha)的禅定所在。安得拉邦斯里卡拉哈斯蒂也有一座供奉梵天的寺庙。

Remove ads

传布

佛敎将梵天吸纳为护法之一,其形象是大梵天王的形象的原型。在上座部佛教盛行的东南亚,尤其是在泰国,祂的形象被改变为四面神的形象,华人大多称之为“四面佛”,据说有使得人们获得富贵吉祥的功能,在东南亚有非常多崇拜者。在1856至1857年间,美国文学家爱默生创作了一首标题为《梵天》的诗。

神话故事

梵天神的地位在早期的神话中十分崇高,被视为最早出现的生灵和天地万物的造创者[5][6][7],但后来其地位逐渐下降,被贬低为次要创物主[8][9][10]。历史学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湿婆派毗湿奴派兴起和佛敎耆那教不断抨击对于梵天神的信仰[7][6]。一些教派宣称梵天神也有寿尽的一天,祂在世间被毁灭时会消解为梵本身,而另一个大劫将会随之展开[11]

印度教神话没有提及梵天受到诅咒是因为无上法身被人滥用而在地球上引来灾难。

  1. 宇宙英语Hindu cosmology肇始之际,毗湿奴和梵天巧遇湿婆巨大的“林伽”(阳具),于是双方分道扬镳,前往寻找林伽的起点与终点。毗湿奴负责寻找终点,而梵天负责寻找起点。毗湿奴变成一头野猪,不断向下挖掘;梵天则变成一只天鹅,向上飞翔。但找了许久双方仍然找不到目标。毗湿奴只好放弃,在湿婆面前跪下,表示湿婆才是宇宙真实的。但梵天并不轻言放弃,他不断地飞翔,直到发现露兜树花。由于梵天不甘示弱,他要求露兜树花替他作假见证,说梵天已经发现林伽的起点。此时,全知的湿婆动怒,因而诅咒梵天。
  2. 一种说法是,众生有很重的偏执,为了永享安详,在没有任何苦行下,剽窃了梵天的法,结果人间失去秩序,众生生出愚痴,掉进无间地狱。
  3. 另一种说法,婆利古圣人英语Bhrigus邀请梵天参加一场祭典,但梵天却沉浸他的妻子辩才天女的音乐之中,完全不理会圣人的呼唤,圣人大怒之下,便诅咒梵天,留作世世代代对梵天攻讦的口实。[来源请求]
Remove ads

梵天的空间与时间

梵天居住的空间称为“真实世界”(梵文 Satyaloka)在“苦修世界”(梵文 Tapoloka)的上方120,000,000由旬处,因此从太阳到真实世界的距离是233,800,000由旬,约1,870,400,000英里。外昆塔(Vaikuṇṭha)的众行星在真实世界上方26,200,000由旬处,约209,600,000英里。

“在外昆塔世界里,精神天空的四方是超越我们这个世界的住所,分别由婆苏提婆(Vasudeva)、散卡尔善(Samkarshan)、普拉德尤那(Pradyumna)及阿那律(Aniruddha)居住。外昆塔的天空是精神之水构成的,其中住著婆苏提婆,在真实世界上方是毗湿奴世界(Vishnuloka),住著散卡尔善。在乳海英语Ocean of Milk的中心座落著一座名为“白岛”(Śvetadvīpa)的岛屿,上面住著阿那律。此岛屿的地基是巨蟒阿南塔蛇所形成的蛇床。”《永恒的采坦尼亚英语Caitanya-caritamrta》Adi-lila第五章 Caitanya-caritāmṛta, Ādi-līl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梵天大神的时间一天有日夜各十二小时,每十二小时相当于我们的四十三亿两千万年。《薄伽梵往世书》第12.8.2-5 [1]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