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特鲁德·斯泰因
美国作家(1874-1946)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格特鲁德·斯泰因(英语:Gertrude Stein,1874年2月3日—1946年7月27日),美国作家、诗人,后居住于法国,并且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艺术的发展触媒。斯泰因喜欢社交,会在巴黎举办沙龙聚会。
![]() |
生平
格特鲁德·斯泰因在1874年2月3日出生于宾州阿勒格尼(于1907年与匹兹堡合并),家中共有五个子女,她是幺女。父母丹尼尔与阿梅莉亚·斯泰因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德国犹太人。格特鲁德的父亲是一名铁路行政官,靠投资电车线路及房地产事业使家中经济状况得以富裕。
当格特鲁德三岁时,斯泰因一家因工作原因移居维也纳,继而迁往巴黎,他们在1878年回到美国,并定居于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格特鲁德也于希伯来第一教区的奥克兰安息日学校就学。格特鲁德的母亲在1888年逝世,父亲则亡于1891年。之后,她的大哥迈克尔接管家族持有的企业控股,并安排格特鲁德与另一个姐姐贝尔塔在父母双亡后与母亲在巴尔的摩的亲戚同住;1892年,格特鲁德与她的叔叔大卫·巴卡拉克住在一起。
在巴尔的摩的这段期间,格特鲁德认识了克雷里贝·孔恩和埃塔·孔恩,她们会在周六定期举办沙龙聚会,格特鲁德后来在巴黎也同样举办;她们在聚会时分享彼此对艺术的见解,并时常与格特鲁德私下讨论,她们之间的同性恋关系日后也成为格特鲁德与爱丽丝·B·托克拉斯的范本。
格特鲁德于1893年至1897年于拉德克利夫学院就读,并成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学生。在詹姆斯的指导下,斯坦因和另一名叫莱昂·门德斯·所罗门的学生进行“普通电机全自动现象”的实验,这一现象推测当人们的注意力分为两半同时运作时,如写作和口语,将发生此种现象。这些实验为詹姆斯代表性的“意识流”理论打下基础,后来“意识流”一词成为用来描述现代主义作家如弗吉尼亚·吴尔夫和詹姆斯·乔伊斯等人写作风格的术语。1934年,行为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对斯泰因复杂难解的著名诗作〈投标按钮〉解释,原来这首诗当初是斯泰因在实验期间写下的。然而,根据斯泰因在1930年代写的一封信,她表示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接受过自动书写的理论,她在信中解释:“可以有自动的动作,但不能自动写作。对于一般人来说,写作实在过于复杂,以致自动式的写作无法达成。”。
在拉德克利夫学院就读时,格特鲁德与美宝·富特·维斯成为好友,她们在斯泰因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里维系友谊。1897年夏季,格特鲁德在麻州伍兹霍尔的海洋生物实验室研究胚胎学,接下来的两年则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就读。1901年,她尚未取得学位就离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格特鲁德于1903年移居巴黎,并在那里渡过馀生;从1903年至1914年,格特鲁德与她身为艺术评论家的哥哥利奥·斯坦因一起住在巴黎,而她也在这一时期成为众所周知的公众人物。
流行文化
- 《少年印第安纳琼斯大冒险》电视剧:伊凡娜‧普查洛娃于第二季第十三集饰演葛楚·史坦。[1]
注释与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