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杭州港,中华人民共和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1],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大运河及钱塘江沿线的钱江、运河、萧山、余杭、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九大港区组成。[2]
早在秦代,秦始皇为巩固自身统治,疏浚浙西的陵水道(今江南运河上塘河故河道)和浙东的江阴水道(今浙东运河),并在钱塘江下游设置钱唐县,是为杭州城之起源。秦至六朝,钱唐县沿钱塘江上通婺州(今金华)、睦州(今建德梅城),下连外海,并由运河连通苏州、绍兴,因而港口贸易及造船业发达。隋代大运河的南北贯通奠定了杭州江海门户、大运河南端关钥的独特地位,杭州港口及城市也沿着运河铺展开来,至宋元时期杭州港口贸易达到巅峰。随着钱塘江河道南移及运河淤积,杭州港航运逐渐衰落,至明代实行海禁政策后就不再通海贸易。[3]
截至2009年杭州市内内河航道里程达2005公里,其中4级航道390公里、5级航道153公里,主要航道为钱塘江、杭甬运河、京杭运河、杭申航道、杭湖锡线。其中杭申航道为主要的货运航道,杭湖锡线则是客运的主要航道,出海主要通过运河转入邻近的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货运主要面向市内以及上海方向港口,杭州市内钢材、煤炭、油品的60%通过水运输送。[1][4]
1949年到1969年,当时京杭大运河和钱塘江尚未直接连接,钱塘江沿线的闸口、海月桥(今属南星街道)、临浦,京杭运河沿线的哑巴弄、德胜坝,以及余杭塘河沿线的闲林、余杭(指老余杭)等地已经设立航运作业区[1]。
1970年,在市区兴建艮山港作业区,并于1976年建成;同一时期各类小型水运码头也有所增加,在公路、铁路并不发达的时代,水运发展缓解杭州物资运输紧张的局面[1]。
1980年,杭州市区武林客运码头建成,自此到1990年代初期杭州市水上客运进入兴盛期[1]。
1989年,在闸弄口濮家建立设计年吞吐量100万吨的杂货作业区(三堡码头),同时开始修建连通钱塘江和京杭大运河的新运河。[1]
1994年,设立钱江三堡散货作业区和九堡海运作业区。[1]
1996年,设计年吞吐量200万吨的管家漾件杂货作业区动工,1998年开始运营,2001年完全建成,并运营至今。[1]
2005年,完成货物进出口7567万吨,货运流量主要在运河、萧山,占到全市整体货物运输量的三成左右;旅客吞吐量 539.4 万人次,旅客流量主要在淳安(千岛湖),市区客流量仅18.0万人次。[1]
2014年,杭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一亿吨。[6]
杭州港受制于钱塘江感潮河段的巨大潮差以及江口的泥沙淤积,且1949年以来的大面积围垦也使钱塘江江面宽度缩减6成至8成,千吨级船只理论上只能在高潮时段自钱塘江江口出海,低潮时需要候潮入港。[7][8]
同时,市区内的京杭大运河河段航运等级只能达到5级(支持载重300吨船只),部分航段还受到市区桥梁进一步限制,货运量受到限制;而沟通运河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三堡船闸常年超负荷运行,又因为处于钱塘江下游河道弯曲处外侧,钱塘江河口段本身发育不完全,径流量和泥沙淤积变化也导致主航道变化,间接影响船闸的通行效率,时常发生滞航[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