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龙 (明朝兵部尚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化龍 (明朝兵部尚書)

李化龙(1554年—1611年),字于田,号霖寰直隶大名府长垣县河南省长垣县)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三十五年夏,起用为兵部尚书,掌京营操练之事[2]。曾上奏减免课税及增兵万人至辽东。卒于任上,享年五十八,谥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

事实速览 李化龙, 籍贯 ...
李化龙
Thumb
李化龙赐服像
大明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籍贯直隶大名府长垣县
字号于田,号霖寰
谥号襄毅
出生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三月初十日[1]
北直隶大名府长垣县
逝世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十二月十五日
配偶娶王氏
亲属祖李继古、父李栋
李不衿李不盈李不溢
出身
  • 万历二年甲戌科同进士出身
著作
  • 《平播全书》
  • 《邦政条例》
关闭

生平

早年生涯

万历元年(1573年)癸酉科顺天乡试第二名举人,为《易经》经魁;万历二年(1574年)联捷甲戌科进士。最初担任嵩县知县。因年方二十,为胥吏轻视。李化龙暗中访察到这些胥吏在县内违法犯纪的情事,并将他们一一法办,县中大治。升南京工部主事、吏部主事[3]、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4]

万历十四年(1586年),任河南佥事,提调学校[4],升河南参议[5]。万历十八年,任山东提学副使[5]。万历二十年,任河南分守左参政[6]。同年改任太仆寺少卿[7]

万历二十年,任右通政使,同年改任右佥都御史[8][9]

治理辽东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夏,朝廷提拔李化龙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起初,总兵官李成梁泰宁速把亥,其子把兔儿的弟弟炒花占据旧辽阳以北,住于两河之中,勾结土蛮常常作乱。同年四月,把兔儿围攻辽阳朵颜小歹青福余伯言儿分路进犯锦州、义州,掠夺清细河,巡抚韩取善因失防被罢免。李化龙上任刚两个月,把兔儿与伯言儿等继续进犯镇武,又约定土蛮之子卜言台周进攻右屯,把兔儿先至吴家坟。李化龙与总兵董一元定计伏击把兔儿、伯言儿,伯言儿中流箭死去,把兔儿被击伤。卜言台周抵达后,进攻右屯未能成功,只能撤兵。于是把兔儿、小歹青、卜言台周愈加勾结,阴谋雪耻。李化龙与董一元严加防备。董一元再次又出塞并立功,把兔儿负重伤后死去,边塞于是再次恢复安宁。李化龙也升为兵部右侍郎[10]

次年,小歹青后悔,请求在义州开通木市,并且向明廷告发朵颜长昂将进犯边塞。不久,长昂果然进犯锦、义,副总兵李如梅将他击退。歹青之言既然可信,李化龙于是准许他的请求,并上奏称[11]

奏疏传至朝廷后得到批准。李化龙不久因病归乡,木市也就停止了。其后总兵官马林再一次请求开市,与巡抚李植的意见不一致,争论很久未能结果[15],小歹青于是又为边寇了[16]

万历帝听闻綦江被攻破的消息后大怒,撤去前四川、贵州巡抚谭希思江东之的职务,赐给李化龙尚方宝剑,为他征讨叛贼提供方便。叛贼焚毁东坡、烂桥,阻塞湖广、贵州道路,又焚烧龙泉,赶走都司杨惟忠。李化龙弹劾不听从命令的诸大将,沈尚被逮捕,童元镇刘𬘩等都被革职充为事官。各军大集,李化龙先令水西兵三万守住贵州,截断杨应龙征招苗人的道路,之后他移兵重庆,大会文武官兵。第二年二月,明军分兵八路进攻。川兵分四路:总兵官刘𬘩由綦江出兵,总兵官马孔英出南川,总兵官吴广出合江,副将曹希彬受吴广节制,出永宁。贵州兵分三路:总兵官童元镇由乌江出发,参将朱鹤龄受董元镇节制,统领宣慰使安疆臣由沙溪出发,总兵官李应祥由兴隆出发。湖广兵一路分为两翼:总兵官陈璘由偏桥出师,副总兵陈良玭受陈璘节制,由龙泉出师。每路各有三万兵,官兵十分之三,土司十分之七。贵州巡抚郭子章驻守贵阳,湖广巡抚支可大移驻沅州,李化龙亲自领中军策应。皇上认为楚地辽阔,又提拔江铎为佥都御史,巡抚偏、沅。此后湖广设偏、沅巡抚,从江铎开始[17]

推官高折枝先从南川进兵,占据桑木镇,刘𬘩又从綦江入。杨应龙以精兵二万交给他的儿子杨朝栋:“你破綦江,奔驰南川,全部焚毁积聚,他们就没有办法。”等到抗击诸路官军的部队都大败,杨应龙顿脚叹息说:“我不用孙时泰的计策,今天死定了!”有的人说水西帮助叛贼,李化龙责问安疆臣,斩杀叛贼的使者,二个部落于是断绝往来。乌江兵败报告传来,逮捕童元镇,诸位将领更加奋勇。刘𬘩率先进入娄山关,直达海龙屯,陈璘、安疆臣部也到达了。叛贼见形势危急,上囤死守并派遣使者假装投降。李化龙令诸将杀死使者,烧掉来函。因刘𬘩与杨应龙旧有交情,晓谕他不要与叛贼私通,刘𬘩将使者拘禁以表明态度。八路部队都汇集囤下,修筑长围围困叛军并轮番进攻。六日,刘𬘩攻破土、月二城,杨应龙走投无路,与二妾自杀身亡。此日清晨,官军攻入城内,他的七个儿子都被抓到。万历帝下诏将杨应龙尸体和杨朝栋在后市分尸。从出兵到成功平叛,共一百十四天。播州从唐乾符中由杨氏统治,凡二十九世,八百余年,到杨应龙时为止。皇上将播州地设置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川、贵两行省[18]

李化龙起初父丧,准备赴丧但因军务需要而夺情起用[19],到这时乞求回家居丧。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四月,起用为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请开通淤塞的黄河,由直河入泇口抵达夏镇二百六十里,避开黄河吕梁险峻地带。再次因母丧丁忧离去[3],因此前军功,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少保,荫一子世袭锦衣指挥使之职[20]

协理京营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夏,协理京营戎政[2]。李化龙认为京营乃根本之所在,上奏陈述有十一滥、十二苦、十九件宜做之事,又奏上屯政十二事,都被朝廷置之不理。兵部从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都是虚设。没有多久,尚书萧大亨也退休,由李化龙掌管兵部事务[21]。万历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传盗匪将到,百姓争相逃避。边塞百姓逃入都城的也有数万人,九个城门全部关闭。辅臣说兵部尚书只有一个人,何以能应付突然的变化,万历帝也不声张。辽东战士二万都是老弱贫残之人,而税监高淮残暴,辽东人恨得咬牙切齿。李化龙请求停止收税课、增加兵士数万人,又呈上兵士粮食、和议、战斗之策,皇上皆不批示。一品任期满后,加柱国、少傅兼太子太保。李化龙死于任上,终年七十岁。谥号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22]

李化龙具有文武之才。播州战役中,因刘𬘩骄纵,故先压制他,再推崇其才,所以刘𬘩尽心尽力。开通黄河之功,对漕运渠道永远有利,另见《明史·河渠志》[23]

家族

曾祖李诫,县丞。祖父李继古。父亲李栋(1532年-),号湖西,诰赠少保兵部尚书。母吴氏(1631年-),诰赠一品夫人。[24]

参考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