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号重巡洋舰
重巡洋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最上号重巡洋舰(日语:最上/もがみ Mogami ?)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的一艘重巡洋舰,最上级巡洋舰首舰。其舰名来源于日本山形县庄内平原的最上川。
最上 ![]() もがみ | |
---|---|
![]() 1935年试航中的最上号 | |
![]() 完成主炮换装后的最上级视图 | |
概观 | |
舰种 | 轻巡洋舰(后改装为重巡洋舰) |
舰级 | 最上级(1号舰) |
制造厂 | 吴工厂 |
动工 | 昭和六年(1931年)10月27日 |
下水 | 昭和九年(1934年)3月14日 |
服役 | 昭和十年(1935年)7月28日 |
结局 | 昭和十九年(1944年)10月25日自沉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11,929吨(主炮换装后12,400吨,航空改装后12,200吨) |
全长 | 200.6米 |
全宽 | 18.22米(主炮换装后20.51米) |
吃水 | 5.5米 |
动力 | 蒸气涡轮引擎(4轴) |
功率 | 152,000匹 |
最高速度 | 36.5节(航空改装后35节) |
续航距离 | 8000浬(主炮换装后7463浬,航空改装后7700浬)/14节 |
乘员 | 850人 |
武器装备 | 1935年 5座155毫米3连装主炮 4座127毫米连装高角炮 4座25毫米连装机枪 2座13毫米连装机枪 4座3连装61厘米鱼雷发射管 1939年 5座203毫米连装主炮 4座127毫米连装高角炮 4座25毫米连装机枪 2座13毫米连装机枪 4座3连装61厘米鱼雷发射管 1943年 3座203毫米连装主炮 4座127毫米连装高角炮 15座25毫米连装机枪 4座3连装61厘米鱼雷发射管 |
装甲 | 侧舷100毫米 甲板35毫米 炮塔25毫米 弹药库127毫米 |
舰载机 | 3架(航空改装后11架) |
年表
- 1931年10月27日 在吴海军工厂动工
- 1934年3月14日 下水
- 1935年7月28日 服役,编入第四舰队
- 1935年9月26日 在“第四舰队事件”中受损,进行结构强度改装
- 1938年4月12日 20.3cm主炮换装完成
- 1941年12月7日 加入第七战队,参与入侵马来亚的行动
- 1942年3月1日 参加爪哇海海战。与三隈号重巡洋舰共同击沉美国海军休斯顿号重巡洋舰及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珀斯号轻巡洋舰
- 1942年4月1日 进入印度洋展开破交行动,与三隈号重巡洋舰共同击沉三艘英国商船
- 1942年6月4日 参加中途岛海战,撤退时为了进行闪避鱼雷动作,撞上三隈号重巡洋舰,黎明时遭中途岛方面的陆基轰炸机编队追击致最上严重损毁,三隈断后遭美军航母舰载机击沉,最上返国维修。
- 1943年4月30日 航空改装完成
- 1944年10月24日 在莱特湾海战中编入西村祥治的舰队,掩护扶桑号战列舰参加了对莱特湾的突击,被美军击中起火,丧失战斗力
- 1944年10月25日 由日本海军自沉
航空巡洋舰

1943年最上号进行改造工程,把后部建筑含两座主炮塔全部拆除,改建成水上飞机停泊甲板,完工后的最上号能运载11架水上侦察机,最上号成了一艘航空巡洋舰,目的是要增强侦察能力。
参加莱特湾海战与沉没

最上号参加了1944年10月中旬开始的捷号作战,与战列舰山城号、扶桑号以及驱逐舰满潮号、山云号、朝云号、时雨号编入第1游击部队第三部队,由西村祥治中将指挥,于 1944年10月22日下午3时从汶莱出发,以18节的航速前往苏里高海峡。[1][2]
24日凌晨2:00和早7:00,最上号弹射了三架水上侦查飞机。上午10点前夕,第3部队遭到美军特遣舰队约26架舰载机的攻击,最上号遭到机枪扫射,造成8人伤亡。最上号将剩的两架水上侦察机弹射出去,前往民都洛岛。中午,一架侦察机报告莱特湾有4艘战舰、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80艘运输舰,南部有1艘水上飞机母舰、15架水上飞机,民都洛岛以南有14艘鱼雷艇和4艘驱逐舰,之后返回民都洛岛的基地。[3][4]
当日晚上7点,最上号率领满潮号、山云号、朝云号,于舰队前方扫荡湾口的鱼雷艇,在晚上 11 点后击退了鱼雷艇,但却受到山城或扶桑的误射,造成三人死亡。 25日凌晨,舰队遭到美国鱼雷艇以鱼雷攻击,到凌晨3时30分,扶桑号、满潮号、山云号相继沉没,朝云号受重创。山城号、最上号和时雨号继续前进,但杰西·奥尔登多夫海军上将的战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用雷达控制火力攻击它们,导致山城号沉没,时雨号撤退。最上号避开了鱼雷攻击,但三号主炮被直接命中而摧毁,舰体中央发生大火。[5][6][4]
3点45分,最上号向前方的炮火闪光处发射了四枚鱼雷,3点57分施放烟幕并回头向南撤退。船上火灾尚未熄灭,藤间良舰长计划在莱特岛搁浅,舰员登陆以陆战队方式参战。中野信行航海长说:“我想我们已经到达海峡的入口了。我们是海员,不能弃船。”但藤间舰长说:“这样说是有道理,但是著火的军舰是不可能冲进去的。”4点02分,舰桥被直接命中,藤间舰长以下司令人员皆战死,由炮术长荒井义一郎少校接任指挥,但轮机故障,航速下降,鱼雷和炮弹也被诱爆。[7][8]
志摩清英中将指挥的第二游击部队抵达苏里高海峡,但旗舰重巡洋舰那智号与最上号相撞。志摩中将决定撤退,并命令曙号驱逐舰护航最上号。最上号的通讯设备损坏,通信由曙号处理。日出后,两艘船都遭到断断续续的。由于蒸气喷出,轮机人员撤离,到8时30分左右,最上号已失去航行能力,火势也无法扑灭。 9:00以后的空袭中,最上号两枚炸弹命中(美军报告两枚鱼雷击中),击毁了重油库且前方舰体也发生火灾。 10时30分,决定全体弃舰。曙号冒险靠近最上号左舷后方转移船员,后于中午 12 点 30 分向最上号发射了一枚鱼雷。下午 1 点 07 分,最上号左舷倾覆沉没。[9][8][10][11]
至此,最上号战死人数达190人,另有125人受伤[12]。 10月26日,“曙号”抵达马尼拉,最上号的幸存者登陆。随后,595名最上号的船员投入了菲律宾的地面战斗(马尼拉战役)。[13][14]
碰撞事故

太平洋战争期间,最上号发生了两次碰撞事故。第一次是在中途岛海战中编于第七战队时,领先的旗舰熊野号在右前方 45 度处发现了美国潜艇“坦博尔号”,下令各舰向左齐转 45 度。转弯后再次发现了潜水艇,再一次命令向左急转45度。然而舰队中跟随的其他各舰搞不清楚第二次转向信号到底是新命令,还是对第一次命令的确认。结果跟随的舰只中,铃谷号转向45度,三隈号则转向90度。队形被打乱,最上号的船首撞进了三隈号左舷中部。[17][18]
第二次碰撞发生在莱特湾海战。志摩舰队于凌晨4时15分抵达苏里高海峡,发现了燃烧著大火的最上号。志摩舰队的那智号误以为最上号静止不动,取右舷方向试图从最上号前方驶过,但最上号当时实际是以 8 节的速度前进,于是那智号的左舷与最上号的船首碰撞。但也有说法指出是因为那智号误射造成,据称当时,那智舰上广播“疑似敌方战舰舰影,左前方有大火,击退它”。那智号转向右舷时发射了八枚鱼雷,最上号取左舵避开鱼雷而与那智号相撞。[19][20][21]。在修复罗盘时,最上号与志摩舰队分开了。发令所长说:“我们不能当陆战队。海军军人要在船上才能发挥功能,所以想换乘别舰继续任务。”荒井炮术长同意,最上号继续南下。[22]
残骸被发现
海燕号调查船(RV Petrel)在菲律宾苏里高海峡大约1450米的海底,探测到了在二战莱特湾海战中被击沉的日本海军“最上”号重型巡洋舰的残骸。[23]
舰载机
参考文献
- 二战日本海军重巡洋舰战史
注脚
关联项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