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曹休(170年代—228年),字文烈,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的重要将领;曹操的族子,视如已出。汉中之战曾破张飞、吴兰等人计谋。官至大司马,曹休死后谥壮。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3年2月26日) |
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汉末天下大乱,宗族各散回乡。曹休十馀岁便丧父,唯有自己和一户人家暂时把其父安葬,带著母亲到吴郡(治今江苏省苏州市)。据魏书记载,曹休祖父曾是吴郡太守,曹休与太守屋舍每见壁上祖父的画像,在此下住流涕拜祖父,同住的人都赞许也感到忧伤[1]。
189年,曹操举义兵,曹休易名北还至中原拜见曹操。曹操对左右说:“此吾家千里驹也。”让他与曹丕待在一起,如子对待一样。经常追随曹操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2]。
219年,刘备派遣蜀将吴兰到下辩屯守,曹操派曹洪讨伐,以曹休为骑都尉,为曹洪参军。曹操对曹休说:“你虽然是参军,其实是将帅。”曹洪听闻此令,并把重任都交给曹休负责。刘备知道曹军进攻下辩,派张飞到固山屯兵,欲切断曹军后路。曹军众将议论犹豫,曹休说:“若贼是断我军后路,应该伏兵潜行。如今乃先虚张声势,这说明是敌人的计策。现在在他们还没有集结的情况下,立即攻打吴兰,吴兰被攻下,张飞自然撤退。”[3]曹洪应可随即攻破吴兰,张飞果然逃跑。曹操打算征讨汉中,但难以攻下,还军长安,拜曹休为中领军。
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命曹休为领军将军,计算前后之功,封为东阳亭侯。夏侯惇死后,以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各军军事,接替夏侯惇屯汝南郡抵御孙权。曹丕车驾亲临送别,还下了车子与曹休执手拜别。[4]孙权派吴将屯历阳,曹休到任后把其破之,又派兵渡江火烧芜湖营数千家。迁为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
222年,曹丕亲自征讨,封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臧霸、贾逵各州郡二十馀军出发攻打洞浦,而上军大将军曹真进攻江陵,曹仁进攻濡须口,分三路进攻孙权。曹休上表:[5]“末将的精锐可以虎步渡江,因为夺取敌人补给,必然克制敌人的进攻;如果臣有不测,不须挂念。”曹丕不允许,孙权派吕范、徐盛、全琮迎击。暴风此时吹断了吕范的船缆,把吕范部队吹到曹休营前,曹休趁机斩杀吴军,大败吕范。曹休派臧霸率军追杀东吴援军,攻下徐陵,杀数千吴军。吴将全琮、徐盛率军以少数兵反击,打破魏军优势,斩杀魏将尹卢,杀获数百魏军。臧霸被徐盛和全琮的反击而撤退,除了曹休取得初胜利,曹仁军败北,曹真军暂时没有胜果;最后曹丕惟有撤兵,拜曹休为扬州牧。
226年,曹丕驾崩,曹休、陈群、曹真、司马懿四人为托孤遗诏辅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休进封长平侯。吴将审德在此时屯皖城,曹休领兵斩杀了审德,收降韩综、翟丹等,增邑四百,二千五百户,迁为大司马[6]。
228年,曹叡二路攻吴,司马懿下汉水,曹休率军到寻阳。吴臣周鲂诈降,曹休听信深入,作战不利,退还石亭。被吴将陆逊击败,损失数万。军队夜晚惊怕,士兵混乱,弃甲物资甚多,最后贾逵救援才得以脱险。此战过失,曹休上书谢罪,曹叡派杨暨安抚,赐礼隆重。不久发背疽而死[7]。谥壮侯[8]。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曹操大宴铜雀台,让麾下武将谁用弓箭射中红心,可得到红锦战袍。为此用各自的箭术比武,曹休、文聘、曹洪、张郃、夏侯渊、徐晃(按照出场顺序排名)等人比试,曹休首先出场,休飞马往来,奔驰三次,扣上箭,拽满弓,一箭射去,正中红心。金鼓齐鸣,众皆喝冞。曹操于台上望见大喜,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2010年5月17日,在河南洛阳孟津县送庄乡卅里铺村东南发现曹休墓[13]。遗骨经鉴定,曹休病故时身高约171公分(171/23.1=约汉代7尺4寸),体格健康粗壮,年龄约在五十到六十岁。曹休墓多次被盗,甚至连墓地的汉砖都被盗掘了,剩下的文物极少,所幸墓主的一枚铜印还在,由铜印上清晰的曹休二字确认墓主身份。同葬的还有一个四十岁出头的女性,疑为曹休妻。墓室北侧室还有几处棺椁痕迹,可能原本埋葬的是曹休的儿子们。曹休墓室也出土了刻有“豹骑都督印”字样的印盒。曹休墓墓室结构不仅占地面积接近曹操高陵地宫,而且还有曹操高陵没有的照壁。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