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更生是指在刑事司法体系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治疗和社会支持措施,帮助囚犯改变不良行为模式,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预防重新犯罪的过程。更生的目标是促使囚犯成功融入社会,成为守法公民。受刑人在出狱以后可称为更生人[1]。
此条目论述以台湾及香港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更生的理念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的欧洲,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仅仅依赖惩罚并不能有效阻止犯罪。随着心理学、社会学和犯罪学的发展,更生逐渐成为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降低再犯率、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
更生计划通常由监狱管理部门、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专业人员共同执行,涉及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职业训练师、社工等多个领域专业人士的协作。
成功的更生也受益于以下条件[2]:
通常的方法包括:
1975年首次在印度的监狱中教授为期10天的观禅课程。此后,观禅于美国(1997年至今)、英国(1998年)、西班牙(2003年)、以色列(2007年)和爱尔兰(2015年)监狱中教授。 观禅旨在减少例如愤怒和攻击性等负面的心理状态,并提供通往内心和平的途径[3][4]。
挪威的监狱制度基于正常化原则,重点不是“惩罚”而是“康复”[5]。囚犯可以使用在狱外会有的便利设施,例如私人迷你冰箱,平板电视,私人浴室以及通往室外环境的通道[6][7]。加上囚犯共享的厨房和起居区创造了一种家庭感,不穿传统的狱服有助于挪威的更生系统[6][7]。
惩教署早期称相关人员为“释囚”,意指于监狱里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各种技能或者持续进修,从而让自己在出狱后,能够重新融入、贡献社会。2000年2月,惩教署开始用积极意义的“更生人士”取代“释囚”[8],而且设部门专门协助更生人士[9]。
由法务部矫正署下属的非营利组织更生保护会主导,提供就业辅导、心理支持、家庭与社会关系重建、经济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每年11月11日为更生保护节。
更生系统遭受的一些批评:它们可能授权长时间限制自由,以允许进行诊断和治疗,这可能导致对个人自由的长时间约束。更生系统可能扩大政府对犯罪者个性的控制,授权政府拥有广泛的权力。正当程序的担忧可能源于更生过程中缺乏对被告程序权利的传统保护。诸如毒品法庭之类的某些更生计划,因将更多违反治疗规定的被告送入监狱,相较于没有这些计划时的情况,实际上扩大了刑罚控制的范围,受到了批评[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