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比勒陀利亚
南非的行政首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比勒陀利亚(南非语:Pretoria,英语:Pretoria /prɪˈtɔːriə/,祖鲁语:ePitoli,茨瓦纳语:Tshwane;台湾旧译为普瑞陀利亚[3]),亦称为斐京[4][5],是位于南非豪登省北部的城市,同时也是南非的行政首都。南非总统府位于这个城市内,各国使馆亦集中于此城的使馆街,所以事实上比勒陀利亚是南非的政治决策中心。该城市建于1855年,以布尔人领袖安德列斯·比勒陀利乌斯的名字命名,因使用白人的名字,令当前城市名称在南非仍存有一定争议。比勒陀利亚市内种满了不同的花草树木,故该城市亦有“花园城”的美誉。
Remove ads
历史
第一批定居于比勒陀利亚的居民是恩古尼人的移民,他们居住于现时比勒陀利亚市内的河谷一带。这批操恩古尼语的居民慢慢地组成了一个族群,名为恩德贝莱人,不过“恩德贝莱”一词在索托语中则解作流亡者。而在他们聚居地附近的河流则以他们其中一个族长的名字茨瓦内(Tshwane)来命名,但由于“茨瓦内”这词在恩德贝莱语中的意思为小猿猴,故此在南非语中就直接被翻译成猿猴河(Apies River)。
比勒陀利亚是由“先民”(Voortrekkers)的领袖马蒂纳斯·韦塞尔·比勒陀利乌斯于1855年所创立的,并以其父安德列斯·比勒陀利乌斯的名字来命名。马菲洛斯于血河之战中击退了祖鲁人而成为国家英雄。而他所建立的这个城市之后亦成为了南非共和国(即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首都。
两次布尔战争结束后,英国与德兰士瓦的和平协议皆在比勒陀利亚签署。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后,比勒陀利亚成为南非的行政首都。
Remove ads
城市更名
2005年5月26日,南非地理名称委员会通过将比勒陀利亚的名称更改为茨瓦内[6]。而比勒陀利亚本身是隶属于茨瓦内大都会自治市的其中一部分,故将属于自治市中心的比勒陀利亚更名成与大都会自治市名称一样[7]。但直到2006年底,更名一事仍尚未得到艺术及文化部长帕洛·佐敦的核准。2007年8月,南非地理名称委员会确认,比勒陀利亚的市名并未更改。
截至2021年,这座城市的正式名称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经济

比勒陀利亚是南非重要的工业中心,采矿、汽车制造、铁路及机器制造业等重工业都相当发达。城市的经济产业约占全南非国民生产总值的8.55%(2002年数字),是继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之后的南非第三大。
地理与气候
比勒陀利亚位于高地草原与灌木丛草原的交界位置,位于约翰内斯堡北方约50公里远。城市被位于海平面以上1,370米的马加利斯堡山脉环绕,被天然的屏障阻隔,形成温暖的气候以及肥沃的山谷。城市的经纬度约为南纬25.43度及东经28.17度。
Remove ads
文化与学术
比勒陀利亚是南非其中一个学术中心,全南非最大的寄宿大学比勒陀利亚大学以及最大的遥距教学大学南非大学都位于此地。另外,南非科学及工业研究委员会亦设于此城内。
人口
比勒陀利亚市中心约有一百万人口,如果以全个茨瓦内大都会自治市的人口计算的话,则约有二百万人口。比勒陀利亚居民的主要日常用语为茨瓦纳语、恩德贝莱语、南非语以及英语。
比勒陀利亚拥有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白人人口。自城市成立以来,它一直是南非白人的主要人口中心,目前大约有数百万南非人生活在城市或其周围。
即使种族隔离结束以来,比勒陀利亚本身也是白人占多数,尽管黑人中产阶级不断增加。最大的白人族裔群体是阿非利卡人。
比勒陀利亚包含以前的白人指定地区,因此白人占多数,使人口的估计较低。然而,包括地理上分开的乡镇,比勒陀利亚增加的外来人口超过一百万,使白人变为少数。
Remove ads
旅游景点
城市趣闻
友好城市
普勒托利亚与下列城市为友好城市: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