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石元二郎墓鸟居
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康樂里、林森公園的鳥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石元二郎墓鸟居,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康乐里、林森公园的鸟居,原为台湾总督明石元二郎墓残留物,1997年当地改建公园时原计画就地保留,但因14、15号公园反拆迁运动迁到二二八公园,2010年才迁回,今列台北市历史建筑。
历史
据明石元二郎孙子明石元绍所言,明石元二郎于1919年11月3日安葬到三桥町墓园[1]。明石元二郎被视为军神,去世后具神格,故墓前会竖鸟居[2]。该鸟居长4公尺与高6公尺[3],以水泥建成[4],原面向今日的晶华酒店位置[2]。
1949年后,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十军士兵直接在墓地上建立眷村,因反日意识便在明石元二郎墓旁盖起公共厕所、将此鸟居当晾晒衣服的地方[5]。鸟居位于康乐市场后方[6],掩盖于林森北路167巷36弄17号旁[7],一旁就是三一教的善兴堂[7],立面原有文字也消失[8]。
1997年当地计画拆迁作公园时,支持14、15号公园反拆迁运动的居民翟所祥于2月26日在朋友住处上吊[9]。3月6日凌晨4点许,中山分局长何海民亲率警察拆除其灵堂[9]。当天上午,市府工务局长许瑞峰表示已与台北市副市长陈师孟有共识,会就地保留明石元二郎墓,并尽可能恢复原貌[10]。对此,议员杨镇雄骂鸟居可留,灵堂不可,是“中国鬼都不如日本鬼”[9]。当日下午,台北市文献会组长林万传前往鸟居探勘[6]。12日,民众为翟所祥举行送别、经过此墓时,大骂“保存日本人的东西,却铲平民众的住屋”,然后每人将胸前的红花贴在鸟居上[11]。13日傍晚,在历史学者及舆论界出现两极反应下,原先力主保留鸟居与灵柩的陈师孟,受市长陈水扁指示专案评估再议,于是陈师孟邀集市府工务局长许瑞峰、都市发展局长张景森及两位历史学者研商[8]。4月18日,陈水扁回应日本台湾交流协会所长后藤利雄希望原地保留明石元二郎墓,说历史不能遗忘,但日人也必须考虑台湾人民感受[12]。6月19日,市府宣布,除墓将改迁移外,鸟居因日后很难与在此建立的文化广场融合,故鸟居可能移往历史博物馆做陈列[13]。7月17日,墓开挖迁移[14]。8月5日,鸟居拆卸,以迁往台湾博物馆左侧的碑林区[3]。
后来,片仓佳史在2004年出版的著作《台湾 漫步日本统治时代的历史遗产》(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の歴史遺産を歩く)中,介绍此鸟居,但日本观光客寻访时扑空,引起媒体与民代注意[15]。2009年11月13日,市议员陈玉梅应康乐里长王金富及正义里长王明明反映,要求市府将鸟居从二二八公园迁回原地[16]。2010年迁回[4],改放离原位南边约15公尺处[2]。次年4月15日,北市文化局召开文化资产审查委员会,通过将明石元二郎及镰田正威鸟居都登录为历史建筑[4]。因林森公园周边有许多日本观光团商店,在地康乐里长王金富会请店家特别介绍明石元二郎鸟居,让此成为观光客景点[17]。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