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添福(英语:Tien-fu Shih,1939年—),台湾彰化县人。台湾历史地理学者,曾任职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后受聘为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所研究员,目前已退休并于中研院台史所继续担任兼任研究员。[1] 专长为台湾历史地理学、地理教育等,以“原乡论”、“国家剥削论”及“地域社会论”闻名。[2]
Quick Facts 施添福, 台湾历史地理学家 ...
Close
施添福在日治时期时出生于台中州员林郡埔盐庄廍子(今属彰化县埔盐乡),家境贫困。三岁时迁移至台中州彰化郡鹿港街草港中(今属彰化县鹿港镇)。后因天灾而举家转往台东知本大南溪北岸开垦,即台东厅台东郡台东街的日本移民村旭村(今属台东县台东市)。[3] 就读战后第一届的小学,初中读高雄市立二中(前金国中),后考取台东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高雄县仁武国小八卦寮分校。自忖国语不好,恐误人子弟,遂投考大学,并录取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1961)。[3]毕业时被分发至高雄女中当地理老师,退伍后决心出国,并于1973年自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取得地理学硕士学位。
施添福一开始被认为是典型的地理学者,直到1987年出版了《清代在台汉人的祖籍分布和原乡生活方式》一书,开始重视历史学的研究取径,他在该书提出了著名的“原乡论”,对清代来台移民之分布现象有了有别于当时“先来后到说”的另一种解释。他在1988年至1998年间,以竹堑地区、岸里地区及兰阳平原为案例进行研究,[1]重建当时汉人移民取得土地和建立社会的过程(汉社会),也发现在清代国家对“熟番”社会,进行“重税”、“重役”的双重剥削下,土地流失与族人离散的过程(番社会)。此一研究,学界或称之为“国家剥削论”。[3] 1998年之后,受森正夫教授对于明清江南研究的启发,认为“地域社会”的诠释或许可以体现区域的独特性,并可用来作为探讨地方感与地方认同的理论基础,一系列的研究被称为“地域社会论”。[3] 上述“原乡论”、“国家剥削论”和“地域社会论”被学界归纳为施添福所提出较具代表性的几个概念。
1994年起,他主持“台湾地名普查研究计划”,主编23卷的“台湾地名辞书”。[4]2001年,施添福受聘为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员,直至2009年退休。[2]现为彰化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讲座教授及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兼任研究员。[5][6]
以下为施添福之个人专书著作:[2][5]
- 1982,《台湾人口移动和双元性服务部门》。台北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 1983,《我国中学的地理教育:反省与展望》。台北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 1986,《地理教学:一个整合的模式》。台北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 1987,《清代在台汉人的祖籍分布和原乡生活方式》。台北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 1989,《中学地理教学:理论与实际》。台北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中等教育辅导委员会。
- 1996,《兰阳平原的传统聚落──理论架构与基本资料(上、下册)》。宜兰县:宜兰县立文化中心。
- 2001,《清代台湾的地域社会:竹堑地区的历史地理研究》。新竹县:新竹县文化局。
- 2001,《台东县史:大事篇(上)》。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以下为施添福参与或主持编纂、著作之教材:[2][5]
- 1986,《高级中学经济地理(上、下册)》(与陈国章合著)。台北市:国立编译馆。
- 1986,《高级中学经济地理教师手册(上、下册)》(与陈国章合著)。台北市:国立编译馆。
- 1999-2000,《高中地理(1、2)》(担任总编)。台北市: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00-2001,《世界文化地理(上下)》(担任总编)。台北市: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01-2002,《高中地理(3、4)》(担任总编)。台北市: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02-2005,《国小社会》(担任总编)。台北市:康轩文教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02-2005,《国中社会》(担任总编)。台北市:康轩文教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为施添福参与或主持编纂、著作的地方志:[2][5]
- 1997,《高雄县聚落发展史》(担任编纂,吴进喜、李明贤、许淑娟撰述)
- 1999,《台东县史:地理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0,《鹿港镇志:地理篇》(与陈国川、林会承合著)。彰化县:鹿港镇公所。
- 2000,《台东县史:汉族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0,《台东县史:观光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1,《台东县史:人物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1,《台东县史:大事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1,《台东县史:文教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1,《台东县史:史前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1,《台东县史:布农族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1,《台东县史:卑南族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1,《台东县史:阿美族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1,《台东县史:政事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1,《台东县史:排湾族与鲁凯族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1,《台东县史:开拓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1,《台东县史:雅美族篇》(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台东县政府。
- 2001-2002,《关山镇志》(与吴文星同担任总编纂)。台东县:关山镇公所。
以下为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原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委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办理台湾地名普查研究计画,并由施添福主持总编纂之各县市地名辞书:[2][5][4]
- 1996,《台湾地名辞书.卷二十:嘉义市》(担任总编纂,吴连赏编纂,吴育臻撰述)。南投县: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1996,《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七:基隆市》(担任总编纂,翁佳音编纂,廖秋娥等撰述)。南投县: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1996,《台湾地名辞书.卷十八:新竹市》(担任总编纂,王世庆编纂,陈国川撰述)。南投县: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1999,《台湾地名辞书.卷二十一:台南市》(担任总编纂,王世庆编纂,许淑娟撰述)。南投县: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1999,《台湾地名辞书.卷三:台东县》(担任总编纂,王世庆编纂,夏黎明等撰述)。南投县: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2000,《台湾地名辞书.卷一:宜兰县》(担任总编纂,翁佳音编纂,黄雯娟撰述)。南投县: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2000,《台湾地名辞书.卷五:高雄县》(担任总编纂,施添福编纂,吴进喜等撰述)。南投县: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2001,《台湾地名辞书.卷十:南投县》(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编纂,罗美娥撰述)。南投县: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2001,《台湾地名辞书.卷四:屏东县》(担任总编纂,吴连赏编纂,黄琼慧等撰述)。南投县: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2002,《台湾地名辞书.卷七:台南县》(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编纂,林圣钦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02,《台湾地名辞书.卷九:云林县》(担任总编纂,吴连赏编纂,陈国川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02,《台湾地名辞书.卷六:澎湖县》(担任总编纂,吴连赏编纂,郭金龙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04,《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一:彰化县(上)、(下)》(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翁国盈编纂,叶尔建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05,《台湾地名辞书.卷二:花莲县》(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翁国盈编纂,潘文富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06,《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二:台中县(一)》(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翁国盈编纂,张伯锋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06,《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三:苗栗县(上)、(下)》(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翁国盈编纂,林圣钦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07,《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二:台中县(二)》(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翁国盈编纂,张伯锋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08,《台湾地名辞书.卷八:嘉义县(上)、(下)》(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编纂,陈美铃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08,《台湾地名辞书.卷五:高雄县第二册(上)、(下)》,(担任总编纂,施添福编纂,吴进喜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09,《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五:桃园县(上)》(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编纂,施崇武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10,《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五:桃园县(下)》(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编纂,施崇武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10,《台湾地名辞书.卷十四:新竹县》(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编纂,刘明怡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13,《台湾地名辞书.卷十六:台北县(上)、(下)》(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编纂,林圣钦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14,《台湾地名辞书.卷二十四:金门县》(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编纂,高铭泽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14,《台湾地名辞书.卷二十五:连江县》(担任总编纂,陈国川编纂,杨雅心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2018,《台湾地名辞书.卷二十二:台北市(上)、(下)》(担任总编纂,陈国川、林圣钦编纂,林圣钦等撰述)。南投县: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地名辭書.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21-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