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由香港天文台发出的天气警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英语:Special Announcement on Flooding in the northern 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天文台的其中一个警告信号,于1998年设立。每当香港新界北部受大雨影响,引致该区的低洼地带出现水浸或将会出现水浸时,香港天文台便会发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该项报告会透过电台及电视台向市民广播,并在适当时候更新,直至大雨过去为止。[1]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独立于其他气象警告,可以与其他警告同时生效,(例如强烈季候风信号或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暴雨警告信号、雷暴警告及山泥倾泻警告),但由于水浸下不会出现结霜,因此此警告不会与霜冻警告同时生效。而与火灾危险警告、寒冷天气警告或酷热天气警告同时生效时的机会甚微,因为非风季和雨季时节(天气干燥、寒冷)或酷热天气时甚少出现水浸。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对农民、渔塘负责人、工程师、承建商及其他容易因水浸而引致损失的人士有预警作用。但犹如其他天气警告一样,这项特别报告是根据最新资料而判断出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因此难免在发出特别报告后,大雨并未造成水浸;又或者突然形成的大雨在特别报告发出前已经在新界北部造成水浸。
新界北部(狭义指元朗区东部及北区,广义范围包括元朗洪水桥、屏山、厦村、十八乡、大棠,以及八乡、锦田和新田、牛潭尾、上水、粉岭、打鼓岭、沙头角等)经常出现地区性的暴雨,引致该区严重水浸,但对香港其他地方则没有影响。例如在1993年台风黛蒂掠过香港之后,整个新界北部的低洼地带便完全被洪水淹没。另外在1994年7月22日,新界西北录得超过300毫米雨量,连日滂沱大雨导致300公顷农地及150公顷渔塘遭浸没,消防员须动用橡皮艇拯救受困村民。此外深圳受大雨影响,深圳水库需要排洪,亦会令新界部份地区出现水浸,例如1997年8月2日深圳受台风维克托的恶劣天气影响,令深圳水库水位上升,需要在当晚9时紧急排洪,新界北部如打鼓岭及沙头角出现水浸。在2001年6月的暴雨,天文台多次发出红色暴雨警告,期间新界地区录得逾200毫米雨量,上水更录得300毫米雨量,多条村落被洪水淹没,消防员、政府飞行服务队及特别任务连需以直升机、橡皮艇及气垫船进行大规模搜救行动。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的天气稿如下:“新界北部,尤其是[元朗/八乡及锦田/新田及牛潭尾/上水/打鼓岭/沙头角]一带,正受大雨影响。在过去几/_小时,该区录得超过_毫米雨量。新界北部可能受大雨影响的市民,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避免水浸可能引致的损失。乡村附近若有防洪警钟,村民亦应留意。”
由于1971年连日大雨,令城门水塘的水位超越警界线,故天文台就设立“城门水塘水浸警告”(Shing Mun Reservoir Flood Warning),表示城门水塘或城门下水塘存水量超过警界线,可能导致水塘满溢[2]。1983年,天文台引入“水浸警告”(Flooding Warning),是根据降雨量多少而发出。直至1998年3月天文台修改暴雨警告系统,加上市区排水系统改善,水浸情况减低及短暂,因此同期取消水浸警告服务,但新界北部地区由于有较广阔的集水区和地势平坦,雨水积聚和退却都较为缓慢,往往要一两小时,因此水浸可能长达数小时,因此天文台设立“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