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赫南德兹·马林(西班牙语:Rafael Hernández Marín;1892年10月24日—1965年12月11日)是波多黎各作曲家。作曲数量超过3,000首,当中许多都是拉美文化的代表性作品[1]。
赫南德兹对于古巴音乐特别有心得[2],擅长坎西翁(canción)、波丽露(bolero)、瓜拉恰(guaracha)等歌曲类型。在日本,他的作品《击杯的人》(El Cumbanchero)是高中棒球的应援名曲[3][4]。
生平
- 早年
出生于波多黎各西北部的阿瓜迪亚一贫户,打小便以制烟(烟草卷)维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增加,12岁时主动向父母要求赴圣胡安音乐学校,向Jose Ruellan Lequenica与Jesús Figueroa等人学习。学生阶段的赫南德兹能演奏单簧管、低音号、小提琴、钢琴和吉他等乐器[5]。之后他迁居至圣胡安,开始在城里的业馀乐团演奏。
- 参战
1917年,他在美国北卡工作,接受美军的雇佣[注 1],与弟弟一起加入美国第369步兵团[注 2],前往法国战场。因为这一段经历,赫南德兹领有法国总统颁发的英勇十字勋章[6]。
- 佩德罗·弗洛雷斯
二〇年代定居在纽约,创建了伯里奇诺三重奏团(Trio Borincano)。1926年,作曲家同乡佩德罗·弗洛雷斯曾短暂与之合作,不过此二人旋即因为艺术观点而拆伙(但终生维持交情)。1927年9月2日,妹妹维多利亚开设了音乐书店“赫南德兹之家”(Casa Hernandez),专营兄长的作品出版[6]。之后(1929年)他另组维多利亚四重奏团(Cuarteto Victoria,致献其妹维多利亚),在美国、拉美地区旅行演奏,推广自己的音乐[6][7]。
1932年赫南德兹前往墨西哥,在当地指导乐团。为了精进自己的音乐知识,甚至注册了墨西哥国立音乐学院的学籍,赴校修课。他也出演电影,参与配乐工作,并且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1]。
- 《悲叹》与《美人》
1937年,完成《伯里奇诺悲叹》(Lamento Borincano)和《美人》(Preciosa)。1947年返回母国,成为国立WIPR广播电台的乐团指导[7]。这个阶段他写作了为数可观的各式歌曲,包括耶诞节音乐、波丽露、瓜拉恰、华尔兹等[7]。
- 晚年与身后
赫南德兹于1965年12月11日逝世。当时,波多黎各的Popular电视台刚刚完成致敬赫南德兹一生音乐成就的报导不久,赫南德兹本人也在节目中讲话,这是他最后的公开露面纪录[注 3]。赫南德兹下葬于圣胡安旧城区的圣玛丽亚马格达莱纳德帕齐斯公墓。
赫南德兹在波多黎各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国内可见以他为题的雕塑,阿瓜迪亚机场也冠以赫南德兹的姓名,向他致敬,如同萨尔茨堡对莫扎特的敬意一般。在美国纽约、波士顿等地,也有学校以赫南德兹起名。波多黎各汎美大学是负责赫南德兹遗稿的机构,在圣胡安市区有一处小型博物馆,展示赫南德兹的作品。目前这处博物馆由赫南德兹之子亚历杭德罗(Alejandro)经营。
作品节选
- 伯里奇诺悲叹(Lamento Borincano),1930年
- Capullito de Alhelí,1931年
- Silencio,1932年
- 击杯的人(El Cumbanchero),1943年
- Preciosa,1948年
获奖与荣誉
- 国际拉美音乐名人堂,1999年[9]
个人生活
拉斐尔·赫南德兹·马林是米格尔·安吉·罗萨(Miguel Angel Rosa)与玛丽亚·赫南德兹·马林(María Hernández Marín)之子,他只使用了母亲的姓氏[10][11]。
轶事
- 在音乐事业之外,赫南德兹也是波多黎各少棒联盟的创始者。
注释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