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投入朝鲜战争后对联合国军发起的第二场大规模战役,时间从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此役以太白山脉为界分成东、西两个战场,西线的主要战役为清川江战役,东线则为长津湖战役。战役时间正值隆冬,战场温度达到零下30度,两军部队因冻伤失去战斗能力甚至冻死的人员甚至比因作战死亡者更多。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次战役 | |||||||
---|---|---|---|---|---|---|---|
| |||||||
参战方 | |||||||
中国人民志愿军 朝鲜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彭德怀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
参战单位 | |||||||
西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39、40、42、50、66军,炮兵1个营8个连 东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26、27军[1] |
西线: 美军第1军、第9军 南韩第2军 英军第27旅 土耳其旅 东线: 美军第10军 南韩第1军[1] | ||||||
兵力 | |||||||
志愿军(只有地面部队)6个军18个师。 一线23万余[1] |
联合国军总兵力55.3万人,地面部队总兵力42.3万人。西线8个师2个旅,东线:5个师 一线22万余[1] | ||||||
伤亡与损失 | |||||||
总计:78,156人 |
美军: |
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指挥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刻意忽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交战的情报,而错误乐观地提出在圣诞节返乡的宣告,战力不足的联合国军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重击,被迫撤退重整防线。志愿军在这阶段的胜利将联合国军逐出朝鲜半岛北部,战场退回到38度线周边场域。
在1950年9月下旬仁川登陆战役成功后,兵疲马困的朝鲜人民军几乎是呈溃散状态,联合国军迅速的朝北方进军,10月3日,联合国军跨越38度线,攻入朝鲜半岛北部。麦克阿瑟在10月1日呼吁朝鲜人民军投降,并下令部队开向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地理边界鸭绿江。至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动最后一波攻势,声称此波攻势将可让联合国军在圣诞节结束战争。但是麦克阿瑟与他的亲信参谋们淡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介入的宣告,以及低估中国军队投入战场的规模,还有对部队可能的风险。在一份11月25日的情研报告中,联合国军判断在朝鲜半岛的中国军队仅有7万人,但同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以30万人的大军朝联合国军发起攻势。
1950年11月23日时联合国军兵力约553,000人。其中海军约75,000人,驻扎在日本和朝鲜半岛的空军约55,000人,在朝鲜半岛的地面部队总数为423,313人。地面部队包括韩军223,950人、美军178,464人(陆军153,536人、海军陆战队24,928人)、英军11,186人、土耳其军5,051人等。[5]
1950年11月25日,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的毛岸英,在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遭空袭阵亡。
1950年12月23日,第8军团司令沃尔顿·沃克将军等人乘著吉普车到汉城北郊,打算在38线进行重整时,发生车祸而身亡,被追晋为上将。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