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依采夫规则(英语:Zaitsev's rule),也称作扎伊采夫规则或扎伊切夫规则,是指醇或卤代烃在进行消除反应时,主要生成物会是碳碳双键上取代基较多的烯烃。例如,2-碘丁烷进行消除反应时,主要生成物是2-丁烯,1-丁烯只是次要生成物。
历史
亚历山大·柴瑟夫于1875年首次发表了关于利比希化学纪事中消除反应产物的观察结果。[1][2]尽管该论文包含了柴瑟夫学生的一些原创性研究,但它主要是文献综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之前发表的著作。柴瑟夫提出了纯粹的经验规则,用于预测碘烷脱卤化氢中有利的区域化学,但事实证明该规则也适用于各种其他消除反应。虽然柴瑟夫的论文在整个20世纪都得到了很好的引用,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教科书才开始使用“柴瑟夫法则”[2]这一术语。[3][2]
柴瑟夫并不是第一个公布现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规则的化学家。[4]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波波夫于1872年发表了类似于柴瑟夫的经验规则,于1873年在喀山大学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柴瑟夫在之前的工作中引用了波波夫的1872年论文并在喀山大学工作,因此可能知道波波夫的提议规则。尽管如此,柴瑟夫的1875年利比希化学纪事论文没有提到波波夫的作品。[2][3]
如果不提及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马尔科夫尼科夫,任何关于柴瑟夫法则的讨论都是不完整的。柴瑟夫和马可夫尼科夫都曾在同一时期在喀山大学任教的亚历山大·巴特罗夫(Alexander Butlerov)学习,并且是激烈的竞争对手。马尔科夫尼科夫于1870年出版,现在被称为马尔科夫尼科夫法则,而柴瑟夫对消除反应持有相互矛盾的看法:前者认为最少取代的烯烃会受到青睐,而后者认为取代最多的烯烃将是主要产品。也许柴瑟夫开始调查消除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反驳他的竞争对手。[2]柴瑟夫在马克托夫尼科夫在Comptes Rendus的三部分系列文章中发表了第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他对加成反应的规则之后发表了他的消除反应规则。[3]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