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成本效益分析(英语:cost-benefit analysis,简称CBA)是一种评估替代方案优缺点的系统方法,用于确定提供实现收益的最佳方法同时保持节约的选项。例如,在交易、活动和功能性业务需求中。[1] CBA 可用于比较完成或潜在的行动过程。还根据决策、项目或政策的成本估计(或评估)价值。它通常用于商业交易、商业或政策决策(特别是公共政策)和项目投资。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制定法规或取消法规之前必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2]
CBA 有两个主要应用:[3]
CBA 中的收益和成本以货币形式表示,并根据货币随时间变化的价值进行调整;随著时间的推移,所有收益和成本的流动都以其净现值表示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无论它们是否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其他相关技术包括成本效用分析、风险收益分析(英语:Risk–benefit analysis)、经济影响分析(英语:Economic impact analysis,缩写作EIA)、财政影响分析和社会投资回报 (英语: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缩写作SROI) 分析。
组织经常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来评估给定政策的可取性。它是对收益和成本的预期平衡的分析,包括对任何替代方案和现状的说明。相对于其他替代方案,CBA 有助于预测一项政策的收益是否超过其成本(以及超过多少)。这允许根据成本收益比对替代政策进行排序。[4] 一般来说,准确的成本收益分析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确定了增加福利的选择。假设 CBA 准确,通过实施成本效益比最低的替代方案来改变现状可以提高帕累托效率。[5] 尽管 CBA 可以提供最佳替代方案的明智估计,但很难对所有当前和未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完美评估;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完美没有得到保证。[6]
成本收益分析的价值取决于个别成本和收益估计的准确性。比较研究表明,这样的估计通常是有缺陷的,阻碍了帕累托和卡尔多-希克斯效率的提高。[7] 利益团体可能会试图在分析中包括(或排除)重大成本以影响其结果。[8]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现在有一间工厂的老板,他在想要不要购买机器人回来协助生产(方案 ) 。按照他对机器人学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知识,他知道每部机器人可以生产相当于5个人类工人的成品,并且依此作出以下的分析(搜集数据,再按照数据和相关知识,估算每个方案的得失):如这间工厂目前有20个工人,每个工人的工资是20,000元一个月,所以每个月这间工厂需要花费400,000元用于雇用工人,而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或者工资上涨等现象的话,这间工厂在未来10年要使用大约48,000,000元来雇用工人(方案1的得失);相比之下, 如果这间工厂要全面自动化,就要买4部机器人,买一部机器人要花1,000,000元,这个价钱包括了维修的费用,而且用机器人的话,这间工厂要请个机器人专家帮忙,而机器人专家每个月的工资是50,000元,请他请足10年就要花6,000,000元,所以把这间工厂全面自动化的成本= 4,000,000元+ 6,000,000元= 10,000,000元(方案2的得失)。假如全面自动化和用工人所得的营业额一样的话,对一个老板来说,他会比较有诱因选择全面自动化(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