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二战时特殊场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慰安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东亚战场设置的为日军提供性服务的场所。1931年11月,大日本帝国海军将日侨在上海虹口经营的4家风俗场所指定为日本海军特别慰安所,这是世界首批慰安所,“慰安所”一词首次出现。[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和同盟国军进入亚太战场后,日本和韩国为防止美军骚扰当地妇女,也曾设立针对美军的慰安所。[3][4][5][6]。
1931年11月,大日本帝国海军将日侨在上海虹口经营的4家风俗场所指定为日本海军特别“慰安所”,“慰安所”一词正式出现。[1][2]其中“大一沙龙”(上海东宝兴路125弄)为是世界第一个日军慰安所,亦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慰安所。[7]其它三所是“小松亭”(虬江路大富里5号)、“永乐馆”(狄思威路)、“三好馆”(吴淞路松柏里)[8] 1932年1月中国的上海事变以后,日本开始在上海组建“慰安妇团”并开始增加上海慰安所的数量。[9]1937年12月,日军进占南京之后随之而起的性侵案件不断,造成中国人更强烈的抗日意识,国际舆论也对日本激烈谴责。为此,日本开始在中国有组织地广泛推广上海的模式,标志着慰安妇制度的正式形成。[9]
慰安所大致分为“军直营”、“军专用”、“军利用”。“军直营”是由军方设置、运营、利用。“军专用”是军方设置、由民间业者负责经营、利用者限定为军人。“军利用”是民间的卖春设施、提供给军方军人使用。“军专用”的慰安所占大多数。
一般认为日本慰安妇是出于被迫的。有各式各样的支付形式、如利用者直接向慰安妇提供金钱与军票。亦有由经营者以保管、贮金的名义从慰安妇手中收回金钱与军票。亦有人以化妆品与镜子之类的小东西送与慰安妇当作金钱。
1993年8月4日,日本内阁官房内阁外政审议室发表“いわゆる從軍慰安婦問題について”调查报告。
慰安所的开设是由于当时军部的请求。设置理由为:防止日本军人于占领地域对居民实行强奸等不法行为而引起反日情绪、防止性病造成战斗力下降、防谍的必要性。
一二八事变至日本投降。
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新几内亚、法属印度支那[4][5][6][1][2]。
慰安所多由民间经营,部份地域由旧日本军直接经营。民间经营的场合,旧日本军对慰安所的开设许可、提供施设、制定规定、经营管理慰安所等直接有关的项目皆有参与。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