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吐鲁番考察队是从1902年至1914年间德国沿中国新疆丝绸之路北线进行的四次考古活动。[1]考察由当时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印度部主任、印度佛教艺术史专家格伦威德尔发起。
四次考察的结果,将成千上万的绘画、其他艺术品以及超过40,000个文本的片段运回柏林。第一次考察队主要由武器制造商克虏伯资助,于1902年前往吐鲁番,一年后返回,带回来46箱文物。德皇威廉二世热情地与克虏伯一起资助了第二次考察,称为“普鲁士皇家吐鲁番考察队”,于1904年开始,1905年8月结束。第三次考察由德国文化部资助,于1905年12月开始。勒科克率领的第四次考察遇到各种困难,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提前结束。[2][3][4]
考察队有许多重要的发现,特别是第二次考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的丝绸之路北线上的许多地点,发现了重要的文献和艺术作品(包括绘有摩尼教主教大型肖像的壮观壁画,过去一直被误认为是该教创始人摩尼的肖像[5])以及古代高昌附近一座聂斯脱里派教会教堂的遗迹。[6]
出土文物下落
考察队的出土文物最初保存在柏林民族博物馆的印度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博物馆在盟军的空袭中被轰炸了七次,馆藏用水泥黏住不能搬迁的大型壁画被毁,最好的28幅画完全被毁坏了。战争爆发时,小型文物藏在掩体和煤矿中,在战争中幸存下来。1945年苏联人来到后,在柏林动物园的掩体内掠夺了至少10箱的藏品,这些文物此后下落不明。其馀的文物于1963年转移到柏林达勒姆的亚洲艺术博物馆,最后收藏在柏林-布兰登堡科学院和人文学院。[7]
文物图片
-
九世纪壁画。图中的中亚白人比丘在教导东亚比丘
-
维吾尔族贵族祈祷
-
阿罗汉绢画
-
佛教壁画片段
-
壁画
-
吐鲁番的佛像
-
高昌景教寺院壁画《圣枝图》
-
摩尼教绘幡编号“MIK III 6286”和“MIK III 6283”,顶部绘有光明童女、耶稣坐像,下方是摩尼教选民像
-
摩尼教绘幡“MIK III 6286”上的光明童女坐像复原图
-
摩尼教绘幡“MIK III 6286”上的耶稣坐像复原图
-
摩尼教抄本残页“MIK III 4965”
-
摩尼教抄本残页“MIK III 4979”背面
-
摩尼教抄本残页“MIK III 6368”背面
-
摩尼教抄本残页“MIK III 8259”正面插图
-
摩尼教绢画残片“MIK III 6278”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