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納粹德國時期的國家元首名稱,通常特指希特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元首(德语:Führer,ⓘ)是纳粹德国的国家元首名称,实际上仅有阿道夫·希特勒担任过此职位。德语原名“Führer”原解作领袖或向导,是很常用的德语单词,且还是一系列(准)军事组织和政府机关的职位名称。由于纳粹德国大幅使用的缘故,现今若提到“Führer”一词,通常就是指希特勒。
作为一体化的其中一个步骤,总理阿道夫·希特勒法律上以元首作为头衔。利用《授权法》制定政府法律,1933年7月14日颁布《国民投票法》(Gesetz über Volksabstimmungen),针对宪法、法律甚至政府作为都可公投。
1934年8月1日,保罗·冯·兴登堡病危,希特勒内阁依照去年通过之《授权法》,自行制定《德意志国国家元首法》(Gesetz über das Staatsoberhaupt des Deutschen Reichs)在兴登堡逝世之日生效,翌日公告、3日定于该月19日交付公投追认[1],投票结果88.1%赞成通过。8月2日,最后一任威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逝世后,一个新职位建立,全名为帝国元首兼总理(Führer und Reichskanzler),它结合了总统和总理的职能,形式上使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但实际上却是第三帝国的独裁者。
纳粹德国建立了领袖原则(Führerprinzip),希特勒广泛地认知为元首(der Führer)。其中一个纳粹口号便是“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Ein Volk, Ein Reich, Ein Führer)。依照当时时空背景,亦可译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领袖”[2]。
在军事上,希特勒使用“元首及德国国防军最高指挥官”作为自己的称号(Führer und Oberster Befehlshaber der Wehrmacht),直至1942年5月由希特勒的政令取消。作为国家元首,他在对外事务上则自称“帝国元首兼总理”。直至1942年6月28日,改为“大德意志国元首”(Führer des Grossdeutschen Reichs)。
德国于最晚18世纪设立Führer作为一个军衔(对照拉丁语中的Dux)。讽刺的是,比较希特勒作为德国的最高统治者而自称Führer,在德军之内 Führer 一词则指一些缺乏资格的指挥官。举一个例,连内的指挥官会称为 Kompaniechef,但若他没有必要的军阶或经验,或暂时分配为指挥官,他会称为 Kompanieführer。由军阶决定不同的编队,不论军阶或经验,以适应德军的“任务型战术”。Führer也表示一些低的军阶;比方说,Gruppenführer便是步兵班(9至10人)的指挥。在武装党卫队,Gruppenführer亦是一个正式军阶表示特定等级的将军。Truppenführer一词也可作为部队指挥人员的通称,同时可应用在不同等级指挥的军士或军官上。
在纳粹体制下,Führer亦用于准军事组织(参见自由军团),几乎所有纳粹准军事组织,特别是党卫队和冲锋队都有Führer这军衔。
纳粹德国的士兵在行纳粹礼时,要喊出“Heil Hitler! Heil Mein Führer!”的致辞,而这个也是Mein Führer(我的元首)一词在二战时最常出现的机会。
由于纳粹时期过度使用,Führer一字在德国已不常用。Anführer,由于有相似而较实际的意思,所以更常用于翻译“领袖”一词,同时Führer组成很多字词,例如Zugführer(火车司机),Flugzeugführer(飞机师)和Reiseführer(旅游指南)。
Leiter一字可替代领袖一词,纵使会因为也可解作梯子而引起歧义。
在太阳神时代(阿波罗计划或太阳神计划;1967-1975),德裔美国工程师Guenther F. Wendt,发射台的指挥,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的绰号为“Führer of the Pad”(发射台的领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