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寺(朝鲜语:미륵사/彌勒寺 Mireuksa */?)是朝鲜半岛古代百济中最大的佛教寺庙。这个寺庙是由百济武王于公元602年建立,它位于南韩全罗北道益山市,属于百济历史遗迹地区的遗址之一。该遗址在1980年发掘,揭示了许多迄今为止关与百济建筑有关的未知事实。弥勒寺的石塔是两个现存的百济佛塔之一。它也是全韩国最大和最古老的宝塔之一。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
在《三国遗事》中,阐述了有关建造弥勒寺的传说。[1] 据说,百济武王和其妻子新罗善花公主在龙华山经过一个莲花池时,突然从池里出现了弥勒菩萨。国王立刻将池塘连成一团,并建成弥勒寺和相关的建筑群。该建筑群的中心曾经存在一个九层高的木塔,据说是出自百济工匠大师阿非知(韩语:아비지)的杰作。
布局
建筑群包括一个中央的木塔,而两侧共有两个石塔。池塘的堤道似乎已经形成了一道围墙的外部入口。弥勒寺有一个独特的布局,它从东向西直线竖立了三座塔,每座都有一个向北的大厅。而每个宝塔和大厅似乎都被包围的走廊包围著,出现了一个被称为“一厅一塔”三个独立的寺庙。
中心的宝塔被发现是用木头建造,而另外两个则是由石头建造而成。一座大型大厅和一座中间门的遗址出土在木塔的北面和南面。
弥勒寺(弥勒寺址石塔)的石塔在1962年12月20日被指定为大韩民国国宝,是现时最古老和最大的石塔。这座宝塔是西塔。相信是在武王从600年至640年统治统治期间建成。宝塔在整体建筑上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显示了百济如何将他们的造工知识从木改为成石头。木塔的一个例子是由木头所制成的塔。从这座石塔,考古学家们可以收集当时百济木工建造技巧,这是非常具学术性的,因为许多韩国木塔由于时间和战争的蹂躏没法幸存于世。目前,宝塔有六层。然而,一众学者仍不确定宝塔实际的楼层数。楼层的每一面分为三个部分,中间部分包含通往塔的门。走进宝塔的中心,可以观察到一个巨大的中央支柱。周遭还有支柱和石头支撑,从而模仿木制支柱。而宝塔的角落略微上升,每个渐进层将小于之前的一层。
在2009年1月的挖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从西塔掘出了一块金板。这张金版在两方都刻有文言文铭文,描述了弥勒寺的建成时间和地点。这些信件都被刻成黄金,并使用红色的油漆或“朱漆”镶嵌的,这是一种保这是当时给重要物品或艺术作品的制作技术。
汉字版本如下:
|
|
将其翻译成白话文,内容如下:
目前在弥勒寺建筑群中仍然幸存的是弥勒寺池塘杆旗组(韩语:미륵사 지당 간기조,罗马化:미륵사)。这两块巨大的石头相隔90厘米。在特别的庆祝活动当中,一个旗杆将坐在两座石柱之间。而每支柱上有三个洞。第一对孔是正方形,而另外两对是圆的。但旗杆的基地没有幸存下来。而杆上未装饰的性质,除了雕刻在两极外部的水平条纹,都表明这些杆是在统一新罗时期创建的。
保育和恢复
在1910年,整个弥勒寺建筑群只有西塔其一部分(大韩民国国宝11号)仍然站稳脚跟。及后在1914年,日本政府对保育弥勒寺表示支持。而在20世纪末,一众韩国考古学家对其进行广泛的挖掘工程,为部分建筑群重建和解读建筑群中心奠定了基础。自1999年起,西塔的混凝土支撑已经被拆除,即整个结构被拆除。 目前,它正在进行复原工程,预期于2017年完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考古学的重要性
建筑群内众多的发现之一是石灯笼,它是寺庙结构所在的柱子和梯田的基石。而私人房屋以木地板作简单结构。其中一个记录表明这些房子是可以由梯子到达的。挖掘弥勒寺和临江寺遗址的考古学家挖掘出大量高大的石头,是建筑群的基建材料,并在木地板上放置它。似乎这个功能是参考制作私人房屋过程改编而成。而当中的高架地板和供暖系统后来成为韩国房屋的特色结构之一。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