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佛兰斯蒂德命名法是一个数字和星座名称的组合,它只标识了现代星座中从英格兰南部以肉眼可以看见的大多数恒星。这些恒星的名称是由约翰·佛兰斯蒂德命名,并在他编辑的不列颠星表( Historia Coelestis Britannica )首次使用(佛兰斯蒂德使用望远镜[1],因此该星表中还包括一些相对明亮但肉眼不一定可以看见的恒星。)。
恒星的佛兰斯蒂德名称(Flamsteed designations)与拜耳名称类似,除了以数字取代希腊和拉丁字母外,每颗恒星还是以数字和拉丁文所有格的星座名称结合在一起(参见88现代星座的清单及其名称的所有格形式)。佛兰斯蒂德命名了2554颗恒星,这些数字最初是按照它在所属星座内的赤经数值的增加来排序,但由于岁差的影响,它们现在在一些地方稍微有点不符合顺序。
这种命名法最早出现在哈雷与牛顿未经约翰·佛兰斯蒂德同意,就在1712年出版的第一版《不列颠星表》(Historia Coelestis Britannica)[2][3]。在佛兰斯蒂德死后,1725年出版了最后一版的佛兰斯蒂德星表[4],包含了约3,000颗恒星,比过去的星表都要巨大,准确度也更高,但却略去了佛氏的编号。现在使用的佛氏数字是由法国天文学家拉朗德指定的,并出现在他1783年的年鉴《埃菲尔·梅德斯·穆维门斯·塞雷斯》中,该年鉴包含了佛兰斯蒂德星表的修订版[5]。拉朗德在序言中提到,这本年鉴的构思来源于1712年非官方出版的第一版星表[6]。
这种命名法在18世纪获得普遍的认同,没有拜耳名称的恒星几乎都会以这种数字来标记。但有拜耳名称的恒星全部依然继续沿用旧名,而佛氏编号就几乎完全被舍弃不用(但佛兰斯蒂德数字通常比带有"罗马"字母的拜耳名称更可取)。有些著名的恒星都是使用佛氏编号标示的,例如,飞马座51(参见太阳系外行星)、天鹅座61(参见视差),都是采用佛氏编号命名的。如果拜耳名称包含额外的附加编号,则通常使用佛兰斯蒂德名称代替拜耳名称;例如,"巨蟹座55"比"巨蟹座ρ-1"更常见。
有一些恒星的例子,例如天猫座中的大熊座10。由于现代星座边界制定时必须做出妥协,因此,它们的星座和拜耳星座一样,都有不存在该星座的佛兰斯蒂德名称。
佛兰斯蒂德的目录只涵盖了从英国可见的恒星,因此遥远的南方星座恒星没有佛兰斯蒂德编号。有些恒星,像是邻近的波江座82是古德在南半球的《阿根廷测天图》中以类似佛兰斯蒂德命名法的古德命名法命名。既然不是佛兰斯蒂德数值,因此应该用G来区分,标示为波江座82 G. (82 G.Eridani)。除了少数情况外,古德数值并不常用。同样地,由其他天文学家设计类似佛兰斯蒂德的名称(例如,赫维留)也不被普遍使用。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外是约翰·波德目录中的球状星团杜鹃座47 。 佛兰斯蒂德目录中有84颗恒星是错误的,并被证明不存在于天空中[7]:除了狐狸座11之外,其它的都被绘制在他的星图上。
有52个星座使用佛兰斯蒂德名称。星座的相应清单中列出了恒星,如下所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